第八十一章 “坏蛋”袁术(1/2)
公元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先零羌从西羌独立出来,攻占陇右,陇西太守李相如投降。
次年,先零羌得寸进尺,又进兵三辅。灵帝急派车骑将军(一品大员,武官的最高官职,与骠骑将军差不多。)张温、破虏将军(从六品)董卓率兵三万讨伐先零羌。
张温大军一到,所向披靡,先零羌节节败退,叛将李相如伏法。奈何即将给先领羌最后一击之时,张温大军粮尽。于是,张温发书给当时的雍州刺史,教其筹粮,以充军资。
因先零羌在自己的“地头”上犯事,自己却无可奈何,当时的雍州刺史不想让张温获得全功,从而显现出自己的无能。于是,当时的雍州刺史与张温虚与委蛇,拒不发粮。
张温见状,明白了一些什么。知道战机一失,便即再难把握的张温,没再去与当时的雍州刺史“扯皮”。利用“私人”关系,直接教当时隶属荆州、接临雍州的宛城太守袁术给其筹粮,以充军用。
一经接到张温的书信,从来都是“只进不出”的袁术竟然“破天荒”的倾囊相赠,将宛城所屯粮草尽皆发往张温大军的驻地。
有些朋友一定会问“无利不起早”的袁术,是不是“发烧”了,为何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这就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了!”。
且说河北世家袁氏一族,在东汉末年已是四世三公。公元178年以前,袁氏一族的族长袁逢一直牢牢的占据着司徒的位置,把握着朝中的大权。
公元178年,“翅膀硬了”的灵帝方才为了收归“大权”,让袁逢提前退了休。并提拔“年轻干部”,将司徒府的大门钥匙交给了王允。为此,王允的司徒府原本是人家财大势大的老袁家的府邸。(我就说为官清廉,有时候还“扣扣嗖嗖”的义父王允,怎么可能有钱舍得盖那么大一座宅院呢!)
袁逢子嗣众多,但惟有二子出众,一为袁绍,一为袁术。袁绍年长为兄,袁术年少为弟。但袁绍为庶出,而袁术为嫡传,所以将来袁氏族长之位是袁术而非袁绍的。为此,为了让袁氏一族继续兴旺发达下去。袁逢凭着自己的“面子”给袁氏一族的接班人――袁术,找了一个好老师――车骑大将军张温。
张温实乃后汉名将,只因朝廷惧怕“武官造反”,故对待张温这种“有能力”的武官也似对待“凉州三明”一般,想用又不敢用――有事又不能不用――用了又还不放心!为此,张温也被朝廷此举弄得有些“郁郁不得志”。见“权臣”袁逢把嫡子袁术送来给自己当徒弟,张温便也似壮志未酬的段?收了樊稠韩遂做徒弟后一般,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
“人心都是肉长的”!虽然袁术不是个东西,但张温自小对袁术的“悉心教导”和“呵护备至”,亦是感化了袁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胆大包天”的袁术敢拿刀捅天下所有人,包括自己的亲爹袁逢,但袁术唯一不敢捅也是不肯捅的人便是张温!为此,张温才能凭着“私人关系”从袁术这“天下最自私之人”的手中抠出粮来!
有粮之后的张温虽然率军再胜先零羌一阵,但贻误战机之下,没能聚歼敌军,让先零羌势力西遁而逃。
大胜之后,西疆复平,朝廷大加封赏。已经到达武官最高品级的张温,已然封无可封,便只能出将入相,被朝廷封为司空。
虽然司空只是掌管祭祀、德华、礼仪的闲职,不过也在“五司”(司徒、司马、司寇、司空、司士)之列,掌管国家权柄。
对于当时的雍州刺史没有及时提供粮草,致使张温的西征大军未获全功一事,张温一直耿耿于怀。上任司空之后的张温,所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弹劾当时的雍州刺史。虽然“州牧”算得上皇帝的“胳膊”,但似张温这种在朝中根深蒂固的“老骨头”却算得上皇帝的“大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