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胜利在望(2/2)
樊稠闻言,有些“惭愧”,我便“慌忙”岔开话题。
闲聊客套了一会,樊稠开始进入主题,与我说道:“君侯,我与李?、郭汜乃是旧交,当年我在雍州为役时,便与他们相熟。为此,关系不错。如今雍州之势,仅看潼关一地。我想为您做一说客,往潼关探探李郭二人的口风,不知君侯可是信得过樊某?”
闻言,我急忙说道:“樊叔父(人家要帮你办事,赶紧套关系,拉近乎!)如能劝得李?、郭汜来降,免却刀兵,教生灵免于涂炭,则王成代雍州百姓给您立一长生牌位,早晚供奉!”
樊稠闻言,一笑,说道:“这倒不必,只要君侯能够继续为国为民就好!”
闻言,我再次向樊稠的“公心”表示钦敬,便算将樊稠代我出使潼关之事定了下来。
事后,我向诸葛亮“汇报”了我的“自作主张”,想以“不变应万变,先看敌人变”的诸葛亮并未责怪我的“一意孤行”,而是说道:“这样做也好,毕竟老是拖着也不是那么回事!既然成兄想主动,那我们就主动一点吧!”
于是,公元193年正月十三,樊稠找了个“元宵节拜亲友”的由头,拎了几斤长安城上好的元宵,便往潼关去替我做说客了。
对“和平解决争端”充满了希望的我,率尚未离去的众将一起将樊稠送出长安东门十里。
送走樊稠之后,又一好消息传来。早年因董卓势大,归附董卓的河东太守王邑向朝廷献了新年贺礼,并补齐了去岁的赋税钱粮(河东郡虽然接临安定,但实乃洛阳属地。)。
何进显现的非常“大度”和“健忘”,既往不咎之外,还嘉许了王邑。
闻得何进之举,我觉得这定是荀攸欲配合我“整合雍州”,才教何进这么做的。不然何进那小心眼,别说嘉许王邑,不教人把王邑剁了,就算不错了!
再次见证董卓这棵大树上的又一猢狲“跳了槽”,我表现的十分淡定。因为现在也许只有李?、郭汜这两只“猴子”跳到我这边来,才能让我真正的“兴奋”一下!
然而就在这董卓被困;徐荣兵败,武关投降;河东重归朝廷;宛城张济不知所措;潼关李?、郭汜按兵不动;一切的一切都再向我方倾斜之际,有一人出来设了一计,教天下自此开始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