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闲话春秋(2/2)
就在牛夫人正“纠结”于生死,头将放还未放入绳圈之际,自远处来了两个小尼姑。
两个小尼姑远远的见有人似要上吊,出家人慈悲为怀、善念为理,一面往牛夫人这边跑,一面喊“停”。要不说这人有时就是“人来疯”,本来两个小尼姑没来之时,牛夫人对于生死还有一些犹豫。但听得两个小尼姑的喊“停”之语后,牛夫人不再犹豫,说了个“不要”,便即把头伸进了结中,蹬开了脚下踩着的石头,将自己悬了起来。
两个小尼姑见状,跑得更急,到得牛夫人近前,两个小尼姑一人抱一条大腿,将牛夫人从绳套中架了下来。
待两个小尼姑对牛夫人实施了“心脏复苏”“人工呼吸”等一系列急救措施之后,牛夫人已死过去的那口气,便又回到了躯壳之中。
生死之间徘徊了一回之后,牛夫人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两行浊泪自眼中汹涌而出,开始嚎啕大哭。
正所谓“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两个小尼姑见牛夫人哭,便即“以身说法”的给牛夫人做排解。
在两个小尼姑一番“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理论灌输之下,牛夫人本着“听人劝吃饱饭”的原则,决定不去“屎”了。而后,牛夫人请两个小尼姑带自己上山,她也想当尼姑!
两个小尼姑也是刚刚“入门”不久,今日乃是师傅交待了一些闲事,下山办完事后,回来的路上,偶遇牛夫人,方才将其救下。若说“救人”乃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但是说到“渡人”,两个小尼姑现在还没有这个“上岗资格证”。于是,两个小尼姑便只能说带着牛夫人回得山中,见得师傅,教师傅定度。
待回到两个小尼姑的出家所在地――骊山老母宫,两个小尼姑向自己的师傅(不是梨山老母,是梨山老母坐下的一名弟子,辈分和资历都已达到了收徒的要求。)说明了前因后果。听完两个小尼姑的复述,她们的师傅觉得这是一段“善缘”,便即也收了牛夫人做徒弟。
由此,岁数比两个小尼姑的年龄加起来还要大的牛夫人便成了两个小尼姑的“师妹”。因她们这辈数“了”字辈,故牛夫人出家后的法名为“了却”,而那两个小尼姑的法名则分别为“了凡”和“了尘”。
聪明的朋友可能已然猜到,不错,救牛夫人的两个小尼姑就是牛辅的两个小妾!
要说有些事情真是天定的,不然你说“在家”之时,牛夫人为“夫人”,两个小妾为“妾”,若牛辅非是“妻管严”,而是“男子汉”,能勇敢的将两个小妾带往家中的话,两个小妾怎么也要喊牛夫人一声“姐姐”。
但不想因牛辅联系到一起的三个女人,反而在牛辅有生之年,未得相见。倒是在牛辅死后,“了却凡尘”之机,有缘成为了“姐妹”。只是此时“姐姐”已然变成了“妹妹”,而“妹妹”却变成了“姐姐”。
所以有时世事真是难料,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上苍做不到的!为此,才有“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