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董卓求变(2/2)
樊稠闻言,点了点头,称是道:“主薄大人说得有理,那末将即刻修书!”于是,樊稠随即借着大帐中的笔墨开始给韩遂写信。
樊稠写完之后,将信递与董卓观看。
樊稠在给韩遂的信里,首先追忆了一下“西凉往事”。而后,樊稠又向韩遂倾诉了一下离别之情。最后,樊稠给韩遂戴了一顶高帽,说韩遂比他樊稠聪明,是“十足”的聪明人。在目前与董卓相拒时日已然不短,胜负难测的情况下,他聪明人韩遂最好还是以保守凉州为根本,撤兵大吉。
樊稠信上言道:“韩遂贤弟,近来安好?自西羌既定之后,与贤弟一别已然经年,甚为想念。今贤弟同马超一起抗拒我家主公已逾数月,信贤弟乃盼陈仓侯王成归得陇上,定得大事。然今王成身死北平之事已成不争的事实,故望贤弟念及凉州父老安危,勿再与我家主公为敌,撤兵返回武威。安民保军之外,仍不失为一州之牧。贤弟是聪明人,愚兄不再多言,望他年再聚之时,把酒言欢!”
李儒在董卓身后,将信看罢之后,心中冷笑了一下,对樊稠说道:“樊将军信中言辞恳切,相信韩遂若是明理之人必会撤兵。但正所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韩遂若是不退,我军还需从长计议。如今梅雨季节,粮食腐坏甚多,为使军心安稳,粮草必须充沛。因此,还是烦请樊将军这就折返安定,催督粮草再来,已备不时之需。此外,如此劳烦将军,李某在这里代主公谢过樊将军了。”说罢,李儒冲着樊稠躬身一礼。
樊稠急忙向李儒还礼道:“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而今,我为主公效命,怎会说苦嫌累呢?末将这就启程,返回安定。”说罢,樊稠拜别董卓,转身出得大帐。
樊稠走后,董卓一边把信递给李儒,一边疑惑的问李儒道:“我们在韩遂处插有密探吗?我怎么不知道?”
李儒接信在手,随意的说道:“哦,我也就是那么一说。”
董卓闻言,问道:“那这封信我们怎么秘密的送到韩遂那里去啊?”
李儒又仔细的把信看了一遍,反问董卓道:“泰山大人真要把这封信送给韩遂吗?”
董卓闻问,有些不解,说道:“那你让樊稠写信什么意思啊?”
李儒闻言,哈哈一笑,把手中之信撕了个粉碎。
董卓见状,皱着眉,大惑不解的问道:“你这是何意?”
李儒淡淡的说道:“这封信写的不咸不淡,不湿不干,全是废话。送到韩遂那里也是这般下场,倒不如我帮韩刺史一把!”
董卓闻言,有些着急的问道:“你怎么知道韩遂就不会退兵呢?”
李儒有些发狠的说道:“泰山大人欲要一统雍凉,就要把韩遂的主力消灭于此,怎好再教其退返武威自保?”
董卓说道:“话是这么说不假,但是若能教韩遂暂时退兵,我们先灭马超,再图韩遂,各个击破,岂不好吗?”
李儒闻言,哈哈大笑道:“泰山大人此言亦是不虚,但是而今我有一计,可教马超韩遂自相残杀。比之教韩遂退兵,更能为我军省力。”
董卓闻言,知道李儒又有了坏主意,急忙问道:“是何妙计,速速讲来!”
李儒闻言之后,没有说话,而是借着刚才樊稠写信剩下的墨,在一张新的信纸上刷刷点点,迅速的写了一封信。写完之后,李儒待墨迹稍干,将信递与董卓。
董卓看着信上那与樊稠一般不二的字迹和一模一样的签名,心中似乎有些明白。当董卓把信的内容看罢,大笑道:“韩遂小儿,你命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