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凉州三明(下)(1/2)
花果仙山一顽石,
岁月浇灌孕神知。
非是惊天霹雳响,
玉帝岂知“爷”出世!
好了,说完了皇甫规和张奂,我再来说说“凉州三明”中的另一“明”――段?。
虽然段?要比皇甫规和张奂基本上晚出生一辈,至东汉顺帝(公元125年至144年在位)时方才入仕为将。但正是此人开启了东汉末年,汉朝对外战争史上的一段辉煌历程。为此,历史上才有“段?屠羌”之说,而非“三明屠羌”!
说到段?,便不得不提后汉史上著名的积石山大捷(积石山又名阿尼玛卿山,在羌藏语里的意思是黄河源头最大的神山!)。
公元160年,闰正月初八日,西羌联合烧何部落,攻击段?驻守的凉州张掖。
是夜凌晨时分,西羌、烧何联军逼近段?的军营。因贼众甚巨,汉军势微,兵力悬殊之下,段?亲自引军冲锋,与敌展开近距离的白刃战。
这场缠斗从月悬中天打到日上三竿,至次日晌午,汉军固然已是刀折矢尽,但贼众也是吃不住劲了,开始全线溃退。
于是,段?乘势夹“剩勇”率领汉兵追击“穷寇”,且进且战,昼夜相攻,不歇不停。一路上,汉军啖马肉、食积雪,长途奔袭,连续追击四十余个昼夜,将贼众赶出塞外二千余里。最后,汉军在积石山将贼众残部包围,斩烧何部落酋长及其部下五千余人。接受残余贼众投降后,段?又在率军班师途中,于允街击溃西羌研种部落及先零部落的联军,斩首敌虏三千余人。之后,段颍又击负隅顽抗的先零部落于高平、苦水,继而追击至延泽、洛川,使先零部落势力大减。
待段?回归中原之后,朝中早闻“积石山大捷”之事,桓帝大赞段?曰:“真乃霍去病在世也!”,并封段?为新丰县侯,采邑万户。自此,天朝之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凉州有个“飞将军”段?。羌中军民也是闻得段?之名,便无不瑟瑟发抖。
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先零羌为报积石山之仇,复又集结十万众,起兵于陇右,进攻关中。
照理来说,若派能使羌中震怖的段?前往,则必可轻松克敌。然而后汉政治的晦暗,使“主上不能服众,臣下不能安心”。桓帝怕段?居功自傲,拥兵自重,不想使其独大,便重新启用已然年近花甲、在京城赋闲的中郎将皇甫规,和已然归老祖居雁门马邑的度辽将军张奂击羌。
因先零部落慑于皇甫规和张奂二人的威名和信望,闻得二人前来,未及关中,便即退回羌中。桓帝闻知未及接战,羌兵便已被皇张二人吓退,便认为老将尚有余温可以“榨取”。于是,桓帝便封身体不是很好的皇甫规为寿成亭侯,邑二万户,养于朝中,以震西羌;重用张奂,将其封为大司农,位列九卿!
自此之后,当时还算年轻的“老羌王”便再未向汉朝发动过一场战争。为此,在皇甫规张奂段?的威名之下,自汉朝建立,便从未止歇过争端的西部边境,竟然是迎来了十年的和平。因此,“凉州三明”之名便即愈传愈广。
然而,已然到得“不惑”之年的段?却还在某些事情上看不开。段?认为西部边境的和平完全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而非什么“三明”,故段?对“三明”之说颇有微词。只因皇甫规在朝中上下德厚望高,故段?不敢把矛头指向皇甫规,只是说“张奂乃一介书生,只会舞文弄墨,管管种花种菜还行(大司农为掌管钱谷的国家财政长官,不是种花种菜的“园丁头”,段?是在含沙射影!),打仗是真的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