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三局之约(1/2)
从诸葛亮和黄亏的房间出来,我一边教人往城上去泼水,一边教人准备接风宴。
待晚宴准备完毕,我又亲自去请诸葛亮和黄亏。但诸葛亮说黄亏有些不舒服,不想去参加宴席。于是,我便只能教下人单独备了份吃食,送到了他们房中,请黄亏慢用。而后,陪同诸葛亮来赴宴席。
在引着诸葛亮往宴会厅走的时候,我问他道:“黄贤弟为什么老带着个面具啊?难道他吃饭时也带着吗?”
诸葛亮闻言,呵呵一笑,说道:“成兄不瞒你说,亏弟因为长得十分难看,为此不喜人见。其实他也不是真的难受,只是不想于人前抛头露面,被人耻笑。所以才会假托不适,还请成兄见谅!”
我闻言,想到传说中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便十分难看。由此想来,黄月英的弟弟也不能好看到哪里去。不过,“古怪的为人必有其古怪的能耐”,通过刚才黄亏给我们介绍三件法宝时的样子,看得出此人之才应该不在诸葛亮之下。本着礼贤下士的原则,我对诸葛亮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以后每顿饭便都教人送往你们屋中,让其慢用就是了!”诸葛亮闻言,十分感激的看着我,我却不以为然。
待至宴会厅,早已围坐于桌前,静等两根“救命稻草”的众人见诸葛亮来了,纷纷起身相迎,公孙康问我道:“君侯,怎么不见黄公子啊?”
我解释道:“哦,黄贤弟有些不适,所以没来,我们先吃吧!”
虽然诸葛亮业已成年,可以饮酒,但是终归刚刚弱冠不久,被众人劝说着多喝了几杯之后,便即醉了。我因对酒菜没什么性趣,所以教心情大好的众人继续吃喝,我则扶着诸葛亮转回房中。
敲门之后,仍然带着面具的黄亏把门打开。扶诸葛亮进到屋内,我见桌上的饭菜只是犹如蜻蜓点水般的动了一点。看来这黄亏兄弟的饮食习惯和我差不多,都有不吃不喝的半仙之体!
教下人撤去桌上的饭菜,我帮着黄亏给诸葛亮灌了一杯辽东特有的参茶解酒。而后,又将诸葛亮扶到床上躺下,教黄亏帮忙照顾诸葛亮,我便从房内出来。
待我把门从外面带上,还未走出几步,出奇的顺风耳便让我听到了黄亏的一声女了女气的埋怨:“每次都教你少灌几口猫尿,你却总是不听!”闻听此言之后,我身上起了一堆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心中叹道“奇怪的姐夫和更加奇怪的妻弟!”。
三日之后,当左贤王又发兵来攻时,城上已经淋出了一道厚厚的冰墙。而经过赶工,已然组成了一支“食墩”队、一支“诸葛连弩”队外加一只民众自发组成的“大肚箩筐”队之后,守城变成了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士兵们像不要钱一样,拼命的往城下砸着冰砖;“食墩”队像“打地鼠”一样开心的敲击着扣在冰墙上的飞索爪钩,每锤子下去,都会听到城下“咕咚”一声闷响,外加一声惨叫;而“诸葛连弩”队则相对显得寂寞了一些,因为爬上城头给他们射着玩的鲜卑军是少之又少!
如此鲜卑连着攻了三日,我军守了三日。我方几乎是以零伤亡的代价,换取了鲜卑军五千具尸体。左贤王大怒,他不明白为什么已然向鲜卑方倾斜的战局会忽然被逆转。但是震怒之余,左贤王想到辽东必是来了高人,看来冰雪未融之前,再难有所进取。于是,左贤王终于停止了持续半年多的攻城。
当然,我怕左贤王反复,说不定什么时候又来。于是,我依然坚持着每天白天城上巡视三次,晚上巡视六次的原则。为什么晚上要多一些?白天无聊时还能找找众将聊天,晚上无聊时便只能上城找守夜军士聊天了,所以晚上上城的次数多一些!
“成兄,你把这件‘金缕衣’穿上。”一日晚间,子时过后,我上城巡查,不知哪里冒出来的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还递给了我一件金光闪闪的薄甲。
听到诸葛亮犹如命令一般的语气,我下意识的接过薄甲,入手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讶异的问道:“我又不上阵打仗,穿得什么盔甲,不如把它给奉先吧!”
诸葛亮说道:“成兄,你可知此甲的珍贵之处?”
我摇了摇头,因为这件薄甲精致是精致,但是看起来一点都不实用。太薄太轻,估计还赶不上大将们的内甲防御力高。
诸葛亮见我有些不识货,便即呵呵一笑,说道:“成兄莫看此甲华而不实,这也是内子他们家祖上传下来的宝贝。乃是用西域特殊合金,以特殊手法编织而成,看似华丽无用,却是极其坚固。虽然谈不上刀枪不入,水火不侵,但一般的箭矢却是难耐它何!”
我一听,原来又是黄石公留给他们黄家后人的传家宝,再加上诸葛亮那段童叟无欺如假包换的广告词,我知道这金丝软甲便一定是好东西了。但我又不无疑惑的问道:“即是黄家的家传之宝,怎么却又在你的身上(《奇门遁甲》便在诸葛亮身上了!)?”
诸葛亮又是一笑,说道:“泰山大人知道我来助你,少不了刀林箭雨,所以才把此衣赠与我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