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天壤之别(1/2)
涉及到名位、权利上的等级划分,在任何时代都是力求尽可能的明确的极其繁庸。权势就几乎就等于代表一切嘛!就爵位上来讲,其实在汉代基本上是沿袭了秦时的爵位制。
就侯爵来说:侯爵的封地按照大小划分有郡侯、县侯、乡侯、亭侯和无封地的关内侯(彻侯);汉代的侯爵绝大部分是地名。当然,无封地的关内侯也要有几百户的食邑不等。而在汉朝,一般爵位均为降级世袭,即子嗣承袭父爵要降一级。如果承袭者本人无甚功勋,不能晋级;少数特许可世袭罔替。
所谓关内侯,其实从字面上的意思就可解释为:潼关以内、京畿长安的范围之内的侯爵;天下均属于帝王,而皇城附近更是相当于皇帝的私宅院内。当然不会给予臣属以封地了!其余有封地的侯爵,自然也就要封在京畿范围之外。举两个都熟知的范例:温侯吕布是县侯,其封地是在河内的温县。而汉寿亭侯关羽,则只是亭侯,其封地是在河东的寿亭。所谓的‘亭’,其实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自然村’而已。
之所以苏武比较尊崇的称呼按纪啸的估计的可能是张世安的人为‘张老侯爷’,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两人惺惺相惜的相互推崇、相知莫逆以外,也存在着在爵位上两人的绝大差异的原因。张世安是富平侯、是真正意义上的‘万户侯’;而苏武则仅仅是食邑几百户的关内侯。二人在爵位上相差,可以说是不可道计。至于霍光的博陆侯,当然是最高等级的‘郡侯’了!
提到了现在大汉朝军方的二号人物张世安,就再提几句吧!
其实,霍光这个大汉朝军政方面的头号人物自汉武帝刘彻去世总揽朝政以后,基本上都是偏重于朝廷中枢的权力掌控、既主要的精力都是用到了政务上。虽然霍光也把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他确实也根本没有什么‘出彩儿’的军功;甚至霍光连出京城长安的次数也都极其的有限。从另一种意义上讲:霍光与其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的军事才能相比,几乎是连‘小巫见大巫’都够不上。
而张世安则不然。无论是以往的汉昭帝当政期间、还是现在的汉宣帝当政期间,也无论是内战、外战,大汉朝出动军力大多都是由张世安来出任统帅。因而,张世安也可以说是:为大汉朝建立了无数的军功。就是现在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的对匈奴人的‘五路出击’,其实总督之人也是张世安。只是由于张世安现在已经年近七旬、行动艰难,现在也只能是‘坐着喊’的坐镇京城长安来遥控指挥了。就是基于张世安的军事才能,苏武才萌生了请张世安过府来共同探讨、议论一番纪啸对付匈奴人的方略的想法。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诸理相通,人也一样。而作为苏武来讲,其最大的‘亮点’自然是‘苦忍留胡十九年’的高尚个人情操。至于在其他的方面,也曾出任过一方父母官的苏武,其实政绩也就仅仅是中庸而已。人无完人,过于的用求全责备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即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客观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