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3(1/2)
书房里其他几个小鬼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好久还没有反应过来:好么,这也太匪夷所思了。上学,读书,下学,一切正常,怎么小星羽(刘星羽的年纪最小)的一个问题,先生发那么大火,后院的工人(这个词是跟小星羽学的,他们几个私下里都这么叫)碰到小星羽提问不都是乐呵呵的吗?小星羽说了什么,我怎么根本听不懂。先生脸色怎么这么差,是和小星羽上次一样,病了吗?但是上次小星羽是淋了大雨才病的,先生刚刚不还好好的怎么就病了?咦,先生怎么什么也不说就走了?
过了好一会儿,刘云秀才结结巴巴的开口:“弟…弟弟,你笑得好古怪,就像…就像你讲的故事里那个列那狐溜进鸡窝里,正要伸出爪子偷鸡一样。”
杏儿在后面偷偷拉拉小姐,轻声地问:“小姐,你见过狐狸吗?”
“当然没有啦。不过看看他,和我想象中的小狐狸笑得一模一样。”云秀压低声音回答。
刘星羽耳朵尖,主仆二人的对话一字不拉的全听进耳朵里。刚刚发挥完本来心情正好,昂首挺胸的正在得意,听了这话不由一个踉跄,“姐你怎么能破坏我的良好形象呢,我这明明是胸有成竹的微笑好不好。”
就这样,来一个气走(其实是自形残秽,不敢误人子弟,落荒而逃)一个,一年里跑了八个先生,刘星羽的一些言论,还有泉州刘家出了个神童的传言,也随着这些“气走”的先生传了出去。后来刘源再想给儿子请个先生,竟然没人敢上门了。直到有一天,门前有人通报:来了个中年汉子,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孩,上门点名要教刘星羽读书。这个汉子就是陈平,带的小孩是他儿子,名叫陈惟中。
陈平本是江浙一带有名的大儒,其子陈惟中三岁识字,五岁解文,今年八岁,素有“江浙神童”之称。初次听到刘星羽神童的传说,还以为也是像他儿子一样的早慧儿童,心里并没在意。后来传说越来越向西,才知道这个所谓的“神童”居然是三岁以前痴痴呆呆,快六岁了还未发蒙,斗大的字未必识得一箩筐,却凭着奇怪的思辨“气走”了八个先生。陈平找来流传的“神童”言论一看,虽然传的走样了,但是其中的观点之新颖、论证之严密还是给了他一个惊喜,不禁想亲自去会一会这个神童。陈惟中虽然只有八岁,也是久负神童之名,颇有点自负。听得父亲要去,自然要相陪。好在陈家就他三口人,也没有太多的家业所累,收拾了一下,把家里托付给陈夫人,直奔泉州而来。
刘源虽然是商人,发迹之后装风雅充门面,也了解过一些有名望的文人,陈平的名声还是听说过的。现在人家主动上门来教自己儿子,自然求之不得,一面命人快快准备房间,亲自出门恭恭敬敬的把人迎进来。
过了三日,陈平先生正式开课。带了儿子到了书房一看,除了传说中的五个小鬼头,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原来却是刘星羽的大哥刘星辉。此子在读圣贤书上没什么天分,只会死记硬背,怎么也体会不出圣人之言中的“微言大义”,学一些实在的东西倒是灵得很,家里面的生意一学就懂。不过这时候刘源还盼着自家能出个走仕途的,这份家业也算有个依靠,所以为了大儿子的前程,也换了几个老师了。这次来了名师,弟弟又好与先生辩论,刘星辉想着旁听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启发。就向自己的先生告了假,跟父亲说了一声,也来听陈先生的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