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乌合(1/2)
苏得彪原是南屏山一带的士绅,因为人豪侠仗义、孔武有力,家中又有些余财,喜资助他人,因此在蒲圻北部一带威望颇高,吴三桂起兵造反后,派人四处散封官许愿的“手札”,罗得彪也收到了一份,送给他手札的是一名周军的千总,名叫赵宝,投军之前也是住在南屏山一带的,这赵宝对苏得彪蛊huo道:“如今天下大1uan,王师势如破竹,各路豪杰纷纷起兵抗清,正是男儿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我大军已经占领临湘,与蒲圻咫尺之遥,以仁兄的名望,在此地随便拉起一只数千人的队伍,便至少会是个三品参将的头衔,这可是个天大的富贵,机不可失啊,将来王师北定中原,你苏老兄至少也算是个开国功臣。”
身为细作,赵宝虽然是个粗人,但毕竟还是接受过一定的训练的,因此他以荣华富贵为饵,一番言语下来,竟真的将苏得彪说得心思活动了起来,不过苏得彪毕竟有些身家,并非常年受官府盘剥压榨的穷苦百姓,对清廷虽然有些反感,却谈不上什么仇恨,正有些犹豫之时,几个时常走动的亲戚和一两个jiao情极深的乡绅却忽然过来齐齐劝他博取大好的功名富贵。在众人的七嘴八舌的蛊huo之下,苏得彪脑袋一热,登高振臂一呼,原本对受异族统治和官吏压迫盘剥十分不满的乡民们立刻纷纷群起响应,蓄啸聚,短短数日,竟然有数千乡民归附,其中最积极的是那些身无土地,常年租种士绅财主的土地,给地主们打长工的“农奴”。因苏得皮彪手下“人马”众多,赵宝立刻启程回去赴命,临时前声称此去必定至少讨个参将的头衔回来。
苏得彪闻听此言颇为欣喜,为鼓舞士气,立刻收拢队伍,大肆封官提拔,将几个得力之人封为千总,又封了把总若干,一时皆大欢喜。
苏得彪起兵后,声势颇大,一些山贼草寇也趁机归附,其中一名叫牛二的老匪“恰好”带来了一条消息:“将军,xiao的前几日去蒲圻打探,见城内空虚,只有兵丁二三十人,除北门外,其它城门都已被堵死,将军若是想夺下一座城池,雄镇一方,这可是个好机会呀。”
苏得彪从未带兵打过仗,连兵书都未曾读过半本,对天下大势、周军与吴军的战略态势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脑子里更是一团浆糊,他最大的愿望也只不过是想在蒲圻一带做个土皇帝,因此闻听此言,大为心动,派人又打探了一番之后,这才立刻点齐麾下兵马,杀气腾腾的直奔蒲圻而来。
…………………………………………………………
蒲圻远处的一处山岗之上,黄仲达倒负着双手,身形如一尊雕像般一动不动的凝望着蒲圻城头,此次他是自告奋勇前来武昌的,做为黄家仅有的几个深具有远见卓识之人,他对萧俊经过仔细研究后,竟然生出一种深不测的感觉来,十一岁中秀才,武艺不凡,与绿林道上有着微妙的关系,虽然年幼,却断事极明,不仅果断的预料到藩1uan的爆,还提前寻到了落脚之处,萧俊行事如此周密,却只不过还是个未满十六岁的弱冠少年,如今战事的展让他更加感觉到了萧俊的可怕,周军和清军划江而治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萧俊所寻到的落脚点,恰好位于长江沿岸,仿佛一开始便清楚两军将会划江而治似的。
他将自己心中的忧虑曾经和家主黄显声提起过,黄显声虽然也认同萧俊是萧家这一代年轻人中最为出类拔瘁的一个,将来会有不错的展,但却对黄仲达的分析不以为然,毕竟萧俊还年幼,现在也只不过才是个秀才,萧家也只不过是个富家大族罢了,这往上爬,没有官场的人脉,又有黄家使绊子,哪里会那么容易?就算萧俊才华横溢,想在官场上hún,有黄家在,照样让他hún得举步维艰,想要熬到能够威胁到黄家的官位,谈何容易?因此他虽然也yù除去萧俊,并且担心萧俊将来会对黄家不利,却远没有这黄仲达这般重视。不过他最终还是被黄仲达说服,派他带四个高手,伪装成商贾前去武昌。
“五爷,已经派了八个人hún到了山贼之中,四个护院的高手,加上护卫亲随中四个身手最好的,待苏得彪的人马攻城的时候,就趁1uan立刻动手。”赵四在一旁神色阴森的禀报道。
“嗯,我等在此处静观其变吧。我倒是要看看这于成龙如何用三十名兵丁挡住数千人攻城。”黄仲达面无表情的说道,他虽然精明过人,却也是不通军伍。因此心中也是认定苏得彪必定能拿下蒲圻,于成龙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落荒而逃罢了。
………………………………………………………………………
如今已是正午,空中浓云密布,遮住了阳光,虽然连日降雨,但还是十分的闷热,萧俊望着城下衣衫褴褛、手持各式刀枪棍bang鸟铳,宛若赶羊一般,散1uan的聚在一起的黑压压的人群,极力的压抑住心中的一丝紧张,飞快的盘算着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万一城池失守后,如何能够逃离此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