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敌踪(1/2)
于公脸上已经是有些变色了,萧俊也是一脸忧虑的望着被山洪蹂躏肆虐的木桥,木桥宛若汪洋中的一艘巨舟,摇摆晃动了许久之后,终于险而又险的在这一bo山洪的冲击下tǐng了过来,于公擦了擦脸上的冷汗,连忙命工匠对木桥进行修补,但脸上的忧色却并未尽去。
…………………………………………………
蒲圻北部的山中,黄仲达带着三名心腹以及四名从家族中带出来的高手,还有十几名打扮成商行伙计的护卫亲随,此刻正隐于一处密林之中。
“五爷,我们已经想办法买通并且说服了苏得彪身边的人,有这些人在一旁煽风点火,相信苏得彪肯定会就范,到时候我们见机行事,一定能除去这xiao子”赵四脸上现出一丝阴狠之色说道。
黄仲达依然是那付气度沉稳的模样,脸上也并未1ù出什么轻松之色,只是淡淡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子尚在年幼之时,便能逃过我黄家的一轮轮暗算,如今羽翼渐丰,想除去此人决不是那么容易的。”
………………………………………………
因还有蒲圻桥要造,向咸宁知县简单的jiao待了几句之后,于公便带着萧俊和朝卿以及兵丁差役们向蒲圻县匆匆赶去,沿途之上,一眼望去,尽是携家北上惶惶逃窜的百姓和前线溃败下来的散兵游勇,一付1uan世的凄凉景象。蒲圻和咸宁均在长江南岸,虽然还在清廷的控制之下,但距周军的兵锋却已经极近。
两日后,众人越过了蒲圻河,进入到了蒲圻县城,由于周军兵锋迫近,先锋已经bī近县境,正在城陵矶与清军jī战,蒲圻知县早已逃得不知去向,百姓们亦逃散一空。并且已经有传闻,大批居于山中的百姓,已经啸聚而起,投了周军,情势十分危急。
于公见蒲圻县城之内只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数百绿营兵,无官坐镇,立刻接替了蒲圻知县的位置,开始四处巡察了起来。
一个时辰后,于公站在北门城楼之上,望着眼前的滔滔江水,不由得双眉深锁,这蒲圻河的情况远比咸宁河的情况要复杂的多,由于正值梅雨季节,河水暴涨,水jī1ang高,根本就无法下桩,和工匠们商议了半晌之后,这才叹了口气吩咐道:“子玄,告诉兵役们,除北门和水门之外,将其余四门全部堵死,以防敌兵来袭,然后到县衙内准备好笔墨,我要向巡抚张朝珍大人禀明这里的情况。请他调一批船只过来架设浮桥。”
萧俊眉mao动了动,最终还是忍住没有问,低声道:“学生遵命。”
这快马传递禀文,加上巡抚大人下令筹集船只,再运过来,至少需要二十日的时间,于公在等候船只的空闲时间里,尝试着召募流民,却收效甚微,最终只好作罢,每日里守在江边等候着造桥船只的到来。
萧俊闲来无事,每日里也只能站在城头之上望望风景,蒲圻城内此时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守城的绿营兵们,趁着百姓逃散一空,手持铁锹镐头,刨房挖地,搜索钱财,忙得不亦乐乎,耳中只听得轰隆隆声不绝,一栋栋墙壁被推倒,官兵们在推倒的墙壁中仔细的寻找着夹层。而另外一些兵士则是到处捉拿在城内散放的禽畜,杀jī宰狗,不亦乐乎。萧俊见此情形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他这些日子苦读兵书,倒也有些长进,蒲圻咸宁这一片区域,河流湖泊纵横,大军行进囤扎不易,给养更难补充,极易被荆州方向的清军截断粮道,而且周军现在划江而治,因此从战略的角度上考虑,基本上不可能进攻这里,划境而治是最有可能的,待过几日蒲圻安稳了下来,这些百姓回来,见房屋被毁,禽畜被杀,加之土地荒芜,不知会作何感想。
“恩师,兵士们正在拆百姓的房屋,宰杀他们留下的家畜,如此一来,有些人就算是回来了,怕是也会放弃在两军jiao锋前线的家园,北上寻求新的活路,成为流民。”萧俊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对这些绿营兵可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而且这1uan世之中,粮食匮乏,盗匪遍地,流民们可不是那么容易生存下来的。
“此事为师已经上书巡抚大人,请求撤走此处营兵,相信很快就会有分晓。”于公微微点了点头,出神的望着滔滔的河水说道。
果然,第二天,有司来行文,将城内所有的营兵全部调走,只留下了三十人,由一名姓王的把总统领,归于公管辖,负责守城,这些被调走的营兵,听闻可以不用在前线守城,一个个兴高采烈,欢声鼓叫,临时前,个个身上扛着粮食,队形散1uan的,嘻嘻哈哈的向北方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