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造桥(1/2)
萧俊想要研制火器,自然是为了防身保命,若是能将这三眼铳改装成瞬手炮,黄家就算是派来高手高手高高手,只要不是偷袭,他也有把握一枪摞倒。不用象当初那般,被人追杀得跟孙子似的。
第二天,心里充满着期盼的萧俊找到了城中的铁匠张二愣,这张二愣并非是他的原名,而是因他为人处事大脑有些短路,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绰号。
萧俊拿着图纸,hua了二钱银子将张二愣的徒弟“请”出了院子,这才神秘兮兮的说道:“二愣大哥,俺奉大老爷之命监造一只火铳,此事事关重大,俺知道你心眼实,此事就jiao待给你了,银钱嘛放心,短不了你的,只要你嘴巴严些就好,一会儿我们就开始,由我来给你打下手儿。你那徒弟最好也瞒着点儿。”说完掏出十两银子客客气气的递了过去。
萧俊毕竟是个身负功名的有身份之人,张二愣受到如此“礼遇”,脸上立刻1ù出憨憨的笑容,接过了银子,用粗黑的大手挠了挠头说道:“萧相公太客气了,既然是大老爷jiao待的,此事俺一定办好。萧相公放心,这事儿决不会让别人知晓。”
轻易的取得了张二愣的信任之后,萧俊立刻和他一起忙碌了起来。其实明人还是十分有智慧的,那部明史上就有一幅改良后的三眼铳的图样,这种三眼铳顶端带有瞄准的照门,尾部有一个可旋转的圆环,上边有一个简易的扳机,扣动扳机,前边的连动杆上夹着的火绳,就可以依次压到火门的yao捻之上,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已经接近于火绳枪,但缺陷也是极明显的,不易携带,因为扳机外1ù,十分容易碰坏。所以虽然简易,却未被推广。
萧俊照着这个思路,先是在三个铳口做出三个照门,然后按照铳身的直径,量身打制了两个特制的“管箍”,加热之后,将第一个管箍套在铳身火门的位置附近,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这管箍冷却后便牢牢的卡在铳身之上,这管箍打制的时候,就预留出了三个“山dong”,做为引火池,和火门xiao孔相连。
之后萧俊将第二个管箍卡在铳尾之上,管箍上边有三个xiaoxiao的铁柱,萧俊将三根xiaoxiao的弓弦绷紧,挂在这三根铁柱之上,又做了六个长条形的特制击锤,尾部挂在弓弦之上,锤身卡在“山dong”之内,将其滑道固定,每根弓弦各挂两个击锤,又做了一个可绕柄旋转带豁口的扳机,扣动扳机的时候,豁口会恰好卡在弓弦之上,将其向上推到铁柱顶部之外,击锤迅被弓弦“射出”,卡在击锤顶部的燧石击在引火池内的铁砧之上,喷射出火星,将引火yao引燃。
由于燧存在哑火率的问题,因此萧俊做了双击锤燧,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可以将哑火率降到百之一二的样子,第二个好处就是燧石引火,具有不确定xìng的特点,有时候引火延迟会很高,双击可以尽量避免引火延迟。
之后又针对引火池做了一些特殊的设计,虽然工艺过于复杂了些,保养起来十分耗神,携带起来也有些特殊要求,但萧俊试了几次感觉还不错,可以连续三次击,最后萧俊又找木匠做了一个弯手柄,周军精锐的三眼铳用的都是福建铁,质量相当好(相对于这个时代的铸造技术),估计在报废之前每根铳管使用个一百多次不成问题,只是不知道在被自己得到之前使用了多少次。
当然任何创新都不可能一次成功,经过数次改动和修正之后,萧俊终于将这燧三眼铳改动到令自己十分满意的程度。只不过这种满意是指燧击射,这三眼铳的精度实在太差了些,没改装之前,过十步之外,即使是静止射击,想击中目标也得靠些运气,改装之后,虽然可以双手持铳瞄准,加了照门,但过十五步,想击中目标仍然得靠运气。
………………………………………………………………………
如今已经是康熙十三年的四月,目前战况的展在对清廷十分不利,康熙在去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便派顺承郡王勒尔锦率军三万,直奔荆州,扼守长江北岸,截断吴三桂北上的通道,勒尔锦于十三年正月初十启程,此时吴三桂尚未占据湖南,勒尔锦畏敌如虎,在路上磨磨蹭蹭的走了两个月,三月中旬才抵达荆州,之后这位在“福窝”里长大的“官二代”忙着收取督抚提督总兵们的贿赂,根本无意攻打周军,而吴三桂在三月初攻下了长江南岸的岳州之后,也止步不前,和康熙划江而治,两只缩头乌龟隔江对恃,虽有些xiao的军事摩擦,但暂时还没有大仗。
而在东方,平南王耿精忠于十三年三月才起兵造反,攻势却极猛烈,已经攻入江西和浙江,与清军jī战正酣。吴三桂也出兵夹击江西的清军,以图与耿精忠的控制区域连成一片,而清军则寸土必争,双方你进我退,你退我进,胶着在一起,一进僵持不下。
府衙之内,萧俊正琢磨着邸报,于公忽然走了进来:“子玄,为师刚刚接到朝廷的公文,前方军情紧急,命为师前往咸宁蒲圻造桥,以渡王师,你收拾一下,随为师立刻启程。”
萧俊闻听此言,立刻放下邸报,应道:“学生这就去准备一下。”随即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与朝卿一起,随着于公向咸宁县和蒲圻县迅赶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