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黑幕(1)(1/2)
一名普通的深圳导游,突然以一本《叫我如何不宰你》的书,列举了种种旅游业“黑幕”。
文章一出,评论铺天而来,网络上更是争得面红耳赤,有人将作者称为“行业败类”;但也有赞同其观点的人,将他奉为“英雄”。
功过暂且不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早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此朝阳产业如何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又如何才能解决?
“惊爆价”水分有多少?
这位导游名叫邬敬民。他1994年开始做导游,从广东清新县做到深圳市,从地接服务做到国际领队,一做就是12年;因为这本书,今年初,他被所在的深圳某旅行社炒了鱿鱼。
“你说有些旅行社黑不黑?”电话那头,邬敬民一上来就反问。他把自己所在的旅行社如何宰人的过程大致总结了一下:先以低价团费作诱饵抢拉游客,在旅途中再逼游客参加自费项目、购物等。“道理很简单,但屡试不爽。”
低价到底有多低?邬敬民说,1990年,中国刚开放出境游时,泰新马三国的费用是12000多元,而如今报名费只要2000元出头,“这还不算货币贬值因素。你要说这是市场竞争产生的物美价廉?那我们就算算账。”
一个80元泰新马十日游,就算旅行社本事能通天,来回机票也需要1500元左右,剩下不到1000元,还要吃住行全包,“这样的报价怎么可能赚钱?”
邬敬民说,最常见的是通过购物和自费项目中的回扣赚钱。按行规,游客每天至少进一家购物店,而其商品大多是次、假、虚。“我以前带一个台湾旅行团到一家玉器店,营业员将一个玉镯开价十万港币,一名游客随口开玩笑说一千就买,竟成交了,这可是折呀!而且其中购物店还要给旅行社四成回扣,你说这玉镯能是什么?”
“也别太相信旅游合同。”邬敬民说,有些黑心旅行社,从吃、住、游览时间,方方面面都能宰你一刀。比如吃,合同上写是八菜一汤,可那是什么菜和汤啊,大鱼能换小,荤菜有油就不错了;再说住,同样的三星酒店,在市中心和市郊的价钱能差一倍;合同上的景点是参观了,但再大的也不过一两小时就出来,能体验到多少风情?购物时间倒是分分不少。
不相信吗?邬敬民说:“去看看市场上那些所谓‘惊爆价’、‘跳楼价’,表面上看旅游产品供大于求,旅行社互相竞争让消费者得利,但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少?”
这是“潜规则”?
邬敬民所讲的是他在当地旅行社做导游时的经历,是否有普遍性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