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沙门护法(1/2)
寇仲和跋锋寒伏在大河北岸一处山头瞧着近十艘唐室的水师船从黄河驶入通济渠全是机动性强的小型战船船上兵员全神戒备一副随时应变的姿态。
在午后秋阳的照耀下帆桅映闪余晖颇有江河任我大唐战船纵横的迫人气势。
寇仲倒抽一口凉气道:难道李世民料事如神至此晓得我们会返回彭梁故先一步派兵拦截?
跋锋寒哂道:谁拦得住我们噢!又有船来哩!
寇仲朝大河西端瞧去只见幢幢帆影二十多艘体势巍然的艨艟巨舰昂尾耸的沿河开至在另十多艘小型战船的护航下追在先头部队之后缓缓驶进通济渠。
巨舰载满兵员辎重吃水极深。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时五十多艘运兵的楼船和满载粮货的辎重船只接续驶至押后的是十多艘走舸式的小战船。
寇仲头皮麻地瞧着巨舰上飘扬的旗帜苦笑道:这是由李世绩指挥的水6两栖作战部队我的娘李世民不是命他攻打陈留吧!
跋锋寒默默计算叹道:你的反攻大计可能要就此寿终正寝。李世民确是用兵如神且处处抢得先机这批唐兵为数达三万人在强大水师的支援下又有紧扼水道的开封城作指挥总部进可攻退可守至不济也可封锁运河截击你任何北上的部队。坦白说你能否保着陈留尚是未知之数对方是顺水来攻你是逆水而守且李世绩是身经百战的猛将我们的形势非常不利。
寇仲不解道:李世民是否对窦建德过于轻视这批水师精锐该继续东行保护牛口渚、板渚、荥阳、河阴诸城才对对付我少帅军岂非杀鸡用牛刀?
跋锋寒摇头道:李世民岂会大意轻敌必是另有手段应付窦建德的大军。
寇仲一震道:我明白啦!
跋锋寒讶道:你明白甚么?
寇仲沉声道:我明白李小子对付窦建德的策略事实上前晚在大河截击我们时早透露端倪就是据虎牢以抗窦建德。唉!李小子确是大将之材任由窦建德渡河攻打虎牢东西诸城只要他取得大河的控制权而我又不能北上窦建德的大军将变成深入敌境的孤军且连番交战攻城之下损耗难免那时兵疲马困再被李世民派人包抄后方截断粮道军心势必动摇李世民将有一举破之的机会。
跋锋寒变色道:那怎办才好要不要我前去警告窦建德?
寇仲叹道:窦建德现在信心十足甚么话都听不进耳内去尤其是由我说出来的忠告还会以为我陷害他。唉!过河再说吧!若守不住陈留给大唐水师沿运河南下直抵江都我的少帅军会被李世绩连根拔起比洛阳更早完蛋大吉。
跋锋寒跳起来道:事不宜迟我们立刻走。
徐子陵逐步登山心中一片宁和。
晚课的钟音从被晚霞染红的山巅传下来每一下钟音彷如人深省的真言直敲进徐子陵心底去。
佛教是一个和平的宗教假设塞内塞外的人均身体力行地信奉佛教天下将太平无事。可是这永不会变成事实群魔作祟下佛道两门只好联手抵抗卫道驱魔。
不过斗争实有违佛门的理想所以慈航静斋每代选拔最出类拔萃的传人负起此重责使空门不用卷入尘俗的腥风血雨去。
洛阳的风风雨雨丝毫没影响净念禅宗的宁和平静。假若来攻的是突厥人的狼军当然是另一回事。所以师妃暄肩上的重任在为万民谋幸福外更要为沙门护法。
唉!师妃暄!
他多么渴望师妃暄能像上一趟般正在禅院内静待他的来临他会把心中的矛盾和痛苦尽情向她倾诉让她的明心为他作出指引可是他却知道与她再无相见的日子这想法使他魂断神伤。
石阶已尽徐子陵登上山头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不见人影寺内众僧集中在铜殿前的法场诵经和敲木鱼的声音填满山头的空间。
徐子陵收摄心神负手走进院门。
一人徐徐从大雄宝殿步出走下台阶神清气秀正是净念禅宗的主持了空大师他神情平静嘴角含笑似是一心等候徐子陵的来临。
徐子陵心中暗颤涌起连自己也难以明白的亲切感觉有点像经年在外闯荡受尽挫败的游子回家见到亲人生出伤怀想哭的情绪愣然呆立。
了空来到身前合十微笑道:子陵你好!
徐子陵苦笑道:大师才真的是好小子乏善可陈。
了空低喧佛号慈祥的道:子陵请随我来。
徐子陵跟在这禅门中能回复青春的奇人身后绕过大雄宝殿在寺僧云集的广场旁步进禅院。
晚祷的众僧像全不晓得徐子陵的来临没有人露出注意的神色。
徐子陵不敢惊扰他们的宁洽到进入两旁遍植竹树的石板道忍不住问道:大师似是晓得我来访对吗?
了空悠然自若地道:可以这么说适才我在禅室打坐忽生尘念忍不住到山门一行岂知遇上子陵。
经过僧舍后徐子陵再次踏足两旁石壁满布佛像浮雕的甬道不由受到佛道深幽的特异气氛影响洗心涤虑生出远离凡尘的感觉。
徐子陵轻叹一口气道:我今趟到此拜见大师是希望大师为我向妃暄传话告诉她徐子陵不但有负所托还毁诺卷入寇仲和李世民的斗争中。
了空低喧佛号却没有出言相责领他直抵筑于崖缘的方丈院过门不入踏上右方通往另一竹林的碎石小径来到竹林外可远眺座落地平尽虚的洛阳城高崖处凝立不动。
徐子陵像不敢惊扰他似地小心翼翼移到他身旁稍后处夜风潮水般拂至吹得两人衣衫飘扬。
远方洛阳的灯火有种说不出的没落凄惶。
了空淡淡道:妃暄早猜到会有这种展更指出若出现这种情况肯定非是因你舍不下与寇仲的兄弟之情而是认为这是最合乎天下万民福祉的事。
徐子陵一呆道:妃暄真说过这么一番话?
了空哑然失笑洒然道:佛门不打诳语子陵以为贫僧诓你、安抚你吗?
徐子陵歉然道:大师勿要见怪只是……唉!只是李世民乃妃暄挑选继承和氏璧的人而我却和他作对似乎大违妃暄的意旨。
了空微笑道:和氏璧在哪?
徐子陵愕然以对。
了空朝他瞧来双目深邃不可测度宝相庄严语气平和地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