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2)
《玉历宝钞》成书于清雍正时期,是一本传抄已久的“阴律”善书,一名法号“淡痴”的修行者游历地府,将此书从地府带出。时间是在太平年间,庚午年秋天,九月重阳节戊辰日。淡痴独自一人登高山,漫步游览于苍茫的山水之间。在不知不觉间,见到一座石碑,碑上刻有一首篆书字体的偈语,共五十六个大字:
大道无为,清净一真。六道众生,皆因妄成。缘妄造业,善恶攸分。
因果不爽,毫厘分明。心念才动,业相已形。人虽不见,神鬼早明。误谓暗室,果报难遁。
正惊疑间,转身忽然又见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在朱红色的大门上,用黄金的钉子,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出生入死”。
他正在观看瞻仰之时,朱门里走出一位青衣的使者,将他从门角拉进去,到朱红色的台阶上参拜。拜后退立阶下。
殿内华灯金烛,一派喜乐,原来是众神在庆祝丰都大帝的圣诞。地府中的十殿阎王,带着各路鬼判,来到殿庭中向大帝祝贺。祝贺完毕,丰都大帝说:“慈悲的地藏王菩萨想超度所有阴间的鬼魂,令世间的人不再行恶,以免堕入阴间地狱受苦。于是恩准所有鬼魂,在人世虽然曾犯过错误因为能真诚忏悔,改过和行善做好事的,则所做罪业,可以从宽抵罪,免于受诸多苦刑。这一项恩典,各路神灵已经汇集,上报给玉皇大帝,玉帝降旨纂集记载于《玉历宝钞》之中,施恩发行传告下界,遵守奉行。但是,这本《玉历宝钞》自从颁发到本殿,已年深日久,一直没遇到能以阳世的肉身进入阴间冥府的大德修行者将它带回阳间公告世人。现在,台阶下的淡痴修行者,完全可以将此重任托付给他,弘传于世间。既然已找到人,请判官快将《玉历宝钞》和诸神的语录,缮写成书。”
接着丰都大帝又说:“缮写前奉玉皇大帝玉旨指示:各报告中的前后繁文,以及各位神灵的履历、姓名一概都删去。只写某帝、某菩萨、某殿某王、某判吏或吾等字样,接着叙述所议论的各项字句。每句都逗点清楚,不用再断句。可以使世间的男女容易了解,希望能遵照奉行。此外,我另有辨明阳世间以讹传讹的文章,曾于壬午年季春三月甲辰日,上奏报告给玉皇大帝,并编于《玉历宝钞》之中。”十殿王们听后立即很高兴的拿起笔,将辨明的部分,补列进去。
没有办法,二帮本来也想打开电视看看,可是都是些文艺纪录片,也实在不感兴趣,也准备过去打打小麻将,打发打发时间,可是看看时间,已经八点都过掉了,估计这时候去也凑不起来人了,心里实在烦躁,就又把桌子上的那本《玉历宝钞》拿过来捂在被窝里翻阅。
当然这本玉历宝钞是自己把那本送给彭丽以后又到东渡苑里去重新要的,而且一下子要了两本,另一本给小孩了,只希望小孩子不要像他妈妈一样,不信这个邪,最起码人家《玉历宝钞》上说的佛家奥义都是很深刻的,也很耐人寻味和思考,更值得去遵照执行。
奥,东渡苑里的那个老师傅说了,到寺院里去要或者拿经书,一定要说请,这是佛家的礼节。二帮才不管他,要也好,请也好,拿也罢,反正只要又有书就行了,我二帮可没想过要到庙里来做和尚,修的是济公大师的那种修心大法,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可不管你那些繁缛礼节表面文章。
张家港市区东门,沿张杨公路前行约5公里,右首有一仿唐建筑园林,即为东渡苑。
游人近此,但见佳木葱茏,幽然深碧;琉璃屋顶宛如永不消逝的玫瑰祥云、朝霞紫烟,恍恍惚惚,若隐若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