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燕王依势征田 少年游侠扶困解围(1/2)
初春的天气说变就变,将近傍晚时候,竟下起了细雪。
少女身上衣单,不由打了个寒颤。她紧了紧身上的包袱,举目四望,希望能找个遮蔽处。但入夜之后,家家户户屋门紧闭,绝没有一盏灯光为她停留。
她懊丧的叹了口气,不由加快了脚步。转过几条街巷,一股寒风刺透她柔弱的身躯,她搓了搓早已冻僵的双手,深深哈了一口气。
抬头犹疑半瞬,忽然瞧见一缕火光从东南角的槐树下透出。她哈着寒气,跺了跺快要僵硬的双脚,这才三步并作两步朝那抹温暖赶去。少女赶到那可光秃秃的槐树下,才发现那火光是从一条僻静的巷子里发出的。她顺着亮光往前寻去,没走几步,远远瞧见一处背阴的墙底下堆着火,火堆旁此时正围着两三个衣着破烂、满脸乌黑的男子。
少女站在原地,见火旁都是些陌生男人,不由得迟疑了一下。靠火最近的男子是一位老者,他正自拨着炭火,一回头见远处站着个年轻女子。那女子不过十五六岁模样,双颊通红,眼神发木,想来是冻的久了。他冲那女孩招招手,微笑着叫她一同过来烤火。
少女看到老者招呼她,本想转头回去,但她太冷了,犹豫片刻,还是接受了老人的好意。老人叫自己的孙子往身边靠了靠,给少女腾出一块赶紧的地方来。少女道了谢,解下包袱默默的坐在一边。
初雪还在不停的敲打着人们的屋脊,入夜后,天气变得益发寒冷。老人抬头看了看昏黄的夜空,叹了口气,“今夜不知又要冻死多少难民啊!”
“这年头,穷人命不值钱!守在家里是死,还不如来着天子脚下。”一个黝黑的汉子说道。
老人摇了摇头,“何福,你太悲观了些。当今天子仁爱,定会给我们这些可怜人一条生路的。我就不相信,这世上没有王法二字。”
“王法!?”何福冷笑一声,“如果有王法,我们的地就不会被人占了,乡亲们也不会背井离乡出来受苦了。老爹,到现在你还不明白吗?天下的官儿都是一家,再说夺我们地的是谁?是皇上的亲兄弟,俺就不信他会为了咱们这些外人去。。。”何福越说越激愤,最后叹了口气,不知声了。
老人看了少女一眼,抱歉道:“姑娘你别在意,吓着你了吧。我这个同乡就是脾气急了些,心底不坏。”
少女一直听着他们的对话,也猜出了个大概。这时听老者跟自己道歉,连忙道:“老爹,说哪里话。这大雪天的,你们能收留我,我已经很感激了。”
老者点点头,伸手拨了拨快要熄灭的炭火,“姑娘怎么称呼?”
“我姓常。你们可以叫我阿玉。”少女道。
“原来是阿玉姑娘。老汉姓杨,这个小的是我孙儿惇儿,那是同乡何福。”老汉指着身边的一老一少介绍道。
少女冲他们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看姑娘的打扮,不像是长安本地人,到这里来探亲吗?”
少女告诉他自己是来找父亲的,可认识的人早已不知了去向,身上无钱,被店家赶了出来。
老人叹了口气,“这世道,有钱能使鬼推磨。不过,姑娘也不必伤心,料想你总会找到父亲的。”
少女感激的看了看老人,心中徒然升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老爹,小女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姑娘请说。”老者笑道。
“听何大哥的意思,你们是因为田地被恶人霸占了才上京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杨老爹放下木棍,轻捋胡须凄然道:“姑娘有所不知。咱们都是乡下的佃户。前些日子,燕王派人说要在我们那里修别宫狩猎,二话不说就将我们的地占了。我们乡里的年轻人不服气,去郡里请愿想讨个公道。可是,再也没回来。五十个年轻人啊,就这样没了。”说着已是老泪纵横。
常玉生平最厌恶以大欺小之事,如今听了怎能不气的火冒三丈?“简直岂有此理!他燕王再厉害,难道这普天之下,就没人敢动他了。”
杨老爹哀叹道:“燕王势力太大,况且我们那里就是他的封地,谁敢管?后来,我们实在忍不下这口气,这才商量着上京城来告状。听说,京兆尹隽不疑大人最是公正,我们一合计觉得也只有他能替我们主持公道了。可谁曾想,燕王竟得到了消息,一路追杀我们。姑娘,我们全村一百多口人,如今没剩下几个了。我们三个也是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
“那你们见到那隽不疑大人了没有?”常玉问。
老爹摇摇头,“燕王的人在暗处盯着我们,我们的人还没等靠近京兆衙门,就已经。。。如今不知死了多少了。”
常玉瞧了瞧满脸泪痕的何福和杨老爹祖孙两人,忽然问道:“老爹,你们可有状子吗?”
“有,有啊!”老爹慌忙从包袱里摸出了一块褪色的布递给常玉。
常玉接过那块已看不清眼色的布块,低头一瞧,这才惊讶的发现,上面的歪歪扭扭的写着几行血字,上面还有全村人按的血手印。常玉不大认识中原的字,但有这个已经足够了。她小心的将布块叠好,问道:“那你们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何福用袖衫拭去眼泪,插口道:“咱们打听到,隽不疑大人的车杖每日都从永清街过,咱们想不如拦街告状。”
常玉点头将状子递还给杨老爹,道:“老爹,阿玉懂些粗浅的拳脚,如果不嫌阿玉拖累你们。明日我和你们一同前去,兴许有需要我的地方。”
杨老爹和何福大喜,“姑娘高义,咱们要是告下状来,一定重谢姑娘。”阿玉不好意思的摇摇头,三人又商量了一下明日的计划,这才安歇。
雪越下越大,老人的孙儿靠在他膝盖上,沉沉睡去。老人怜爱的抚摸着孩子的头,嘴里轻声哼着家乡的小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