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约会(1/2)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
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
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性德《金缕曲》
经过三天的调查研究,初步将所有的样品进化学分析,得出了准确的结论,由于时间紧迫,他们来不及验证,就召开大会,就结论进行探讨,好找到解决的对策。//身为组长的安教授站在会议厅前的长宽达一米的液晶屏幕,随着他的讲话,屏幕上出现各种化验数据和画画。
“浮流城的生态破坏是惊人的,而且是特例,在发达和非发达省区非常普遍。……经过对崇安、浮流两县的植物化验,植物没有出现奇怪的病理,也没有病虫害。对当地土样、水质、空气抽查化验……经过对比、反复的取证、科学的分析,这里的土质虽然碱性偏高,土壤水份及土层水源呈现酸化状态,空气质量及城市噪声都不合格,加之管理不善,地上地下双重影响,不仅引起植物生长不良,而且能造成死亡,其生态效益是很低的。但对生命力强的绿化植物和花卉来说,生存应该不成问题。这些正常的结论,正是植物死亡最不政党的地方。于是,我们专家组得出一个奇怪而又惊人的结论,植物死亡与虫害及其它病状毫无关系,是自然死亡的,就像竹子开花,自然结束生命一样,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城市植物多达三百种,却同时走向死亡。”
这位教授讲完话,底下数十名便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令人可怕的是,在这四天里,周边又有两座县城的植树开始大面积的死亡,如果按这个速度,不出一年,全国的城市都将是绿色荒漠。”安教授沉重地说,“上级担心这种怪病会漫延,命令我们尽快找出解决的办法。”
方龙在我耳边说,“原来如此,不然,这群严谨的老头子们,绝对不会这么早就开会研究了带着初步的实验数据寻找病因了。”
这时,卢蔺兰教授站出来走到前台,神色凝重地对大家发言:“我只能说,生态系统的隐性破坏,是这些植物死亡的根本原因。如果把植物比喻成人的话,就是他们绝望了,哀莫大于心死。”卢教授叹气说,“一般来说,绿地率达到30%-50%,城市生态环境才能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的目的,如果达不到或下降,生态环境必然趋于恶化。城市居民人均30~40㎡的绿地,才能保持大气中碳氧的平衡。目前我国大部份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城市中永久性高大建筑越来越多,从高处看下去,屋顶遮盖了城市。就浮流、崇安而言,绿化率不过15%,道路两边的林荫下面全部铺着水泥,土质单一,贫瘠化非常严重;生活用水大量排泄在内河里,臭气冲天,地层水水质严重恶化。正如安教授所说的,植物是自然死亡,但却是有意识的集体自杀,就像冲入海滩自杀的海鲸一样,它们忍受不了环境的荼毒。”
众为教授都是科学家,对植物自杀的个概念听得愣了,大家静了一静,然后哄堂大笑,若不是因为卢教授德高望重,早出言反驳讽刺。
孙虞教授站起来,双手向大家一挥,制住大笑,说道:“卢教授所讲虽然荒诞,但面对如此古怪离奇的事,如此解释也是为了以奇释怪了。大家没到城郊,在护城河朝外的大自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而朝风,则枯灰一片,死气沉沉。”
“但这不能解释什么,我们没有科学依据,这样的结论只是凭空想像。卢教授的说法,简直就是承认植物有自己的思想,这太离谱了,如果有,那它大脑在哪里?”
“看起来像是人为的。”
……
听着听着,那位教授的话以及会议厅里的争论,在我耳边越来越模糊,什么城市生态、食物链、生态系统等等,我忽然间感觉寂寞,我才忽然想起,南灵曾经说过,当你一个人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旅行的时候,你并不会感到寂寞;可当你混迹于闹市之中,看着车水马龙、万头攒动的时候,却又会分外地感受到一种刺骨的寂寞。
南灵!”我轻轻地自言自语,这时,眼前开始出现了幻觉,在片片绿叶中,无数的萤火虫儿从树林间、草地上飞翔,飞在清爽的风中,汇合成一条璀璨的银河。
然后,我又听到一阵歌声:“
桃花羞作无情死
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
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
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
一片幽情冷处浓”
这种情形好熟悉,对是,这和我在回忆童年时光前,在家乡第一次见到南灵时一模一样,当时,南灵也用歌声引导我。
一股兴奋的暖流自心底深入汹涌而起,霎时遍布全身。
我立即朝宾馆外跑去,不顾方龙和亚仙的呼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