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2/2)
但是这些话又激起了主张出击派的不满,他们认为敌军只有两三千,收拾他们易如反掌,而且离永安城又不远,就算是打不过,也能随时撤退!……并且行军打仗是要看具体情况的,如果王爷了解到现在的情况也会主动出击的!
两方争执不下,让杜寻很是不快,他当然是希望出击的,但是这个时候又不好不顾大家的意见……所以他扫向四周,把目光落在一个偏将身上。
这个偏将是杜寻的亲信,见杜寻看自己,顿时会意,跨步上前说道:“将军,我有一言!”
众人见他主动站出来,便都停下争吵,想听听他的高见……杜寻也很重视的一抬手,说道:“讲!”
“将军奉王爷之命守在永安府,这里不是主战场,将军和在座诸君在这里就算是守上个一年半载,估计也难以立下什么军功……现在敌人只有寥寥两三千,而且立足未稳,尚不知行踪暴露,这么好的机会再上哪里去找?!……而且正如刚才所说,就算是有什么意外,我们也完全可以及时的撤回城里……可以说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危险了,况且如果我们连这么点危险都不敢去冒,那么我们还算什么武将?还怎么随着王爷征战天下呢?!”这个偏将高声说道。
主张出站的人立刻群起响应,其余的人也一时语塞,杜寻没给他们反驳的机会,当即一拍桌子,大声道:“好,既然诸位都是这么想的,那我们就即刻出击,将他们杀的一干二净!”
杜寻留下两千人留守城内,自己带着九千人马悄悄出了永安城。
不过杜寻并没有让自己的军队直接进攻朝廷的部队,因为敌人总共才两三千,看到自己的大军这么多人,很有可能还没打就跑了……要是那样的话就使自己的胜利失色不少,所以他下令让部队绕道而行,把敌军夹在自己同永安府之间,从后面袭击他们……这样他们便无路可逃,只能束手就擒!
可是自己的命令一下达,便又有人表示不满,一名裨将快马赶上杜寻,担忧的向他说道:“如果从前面进攻,即便是赢不了,也可以全身而退;但若是绕到敌人后面,就相当于被敌人挡在永安府之间,切断了后路,使得一旦不敌,连撤退的机会都要失去了!”
“住口!”杜寻大怒着说道,“什么叫‘一旦不敌’?我用九千打两三千,还会一旦不敌?!那我要你们这些饭桶有什么用?!”
“可是……”裨将见将军发怒,不由害怕。
“没有可是!行军的命令我已经下达了,你只要执行命令就好……再敢扰乱军心,我宰了你!”杜寻怒目圆睁,吓得周围的士兵都一身冷汗。
“是……末将遵命!”裨将不敢再说,连忙施礼退下。
杜寻生气的望了那个裨将离去的背影一眼,开始盘算起待会如何全歼那两三千人。
---------------
饶了好大的一个圈,终于到了那只部队的背后,只要现在开始袭击,他们就只有往永安城方向败退的可能!
杜寻做了一个手势,他的命令立刻被传达下去,片刻之后,战鼓轰鸣,呐喊声阵阵响起……隐蔽身形的淮州士兵得到了作战的指示,纷纷离开树木草叶的遮掩,高喊着冲向前面缓坡上的敌军营帐!
令杜寻惊奇的是,面对突然袭来的淮州士兵,朝廷的兵马并没有表现出慌乱……他们似乎早就做好了准备,竟然摆开阵势,打算与自己的手下正面交锋!
杜寻不由冷笑,心想两三千对付九千之众,怎么可能有胜算!……就在他想要享受胜利的快感之时,一阵比刚才大上好多的战鼓声从四周传来,一队队朝廷的士兵,阵形整齐的从四面八方涌来,竟有要将自己的队伍包围在中间的趋势!
面对不知何处冒出来的敌军,淮州士兵一下子乱了阵脚,震耳欲聋的喊杀声让他们内心产生一阵阵恐惧感,早已经没有了刚才冲锋时的气势,四周的士兵刚与敌军交手便开始败退。
“不要乱,撕开一个缺口,跟我冲出去!”杜寻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抽出佩剑砍倒一个靠近身边的朝廷士兵,举着剑高声喊道。
可惜他的声音在轰鸣的战鼓和铺天盖地的喊杀声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几乎没有几个士兵还听得到他的命令,更多的人早已被这震耳的喧嚣所淹没……
两翼被朝廷军队撕开,杜寻的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分割为数份,而且每一块都在逐渐缩小……因为外围的士兵不是被杀掉,就是拼命的往里躲,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最终的命运……慌乱与放弃,让蚕食这些淮州士兵的朝廷部队更加得心应手!
杜寻看着自己的队伍越来越少,心中的绝望也就越来越明显……他不理解这些朝廷士兵是从哪里来的:淮王给自己的消息是一只小分队要来偷袭;探子也说只有两三千人……自己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因为据淮王的情报,朝廷大军粮草极其短缺,根本不能支持一只偷袭的小分队多少粮草……可眼前的事实却告诉他,这次朝廷大军派来了足足有几万人!
心中的混乱让他无法集中精力,一不小心自己所骑的马被人捅了一刀,马嘶鸣着倒地,杜寻也被摔在地上……他还没来得及爬起来,几柄尖刀就已经夹在他的脖子上……
这时朝廷军队的战鼓突然停住,一群大汉高声喊道:“杜寻被俘,降者不杀!”
那些对生命已经绝望的淮州士兵一下子又看到了希望,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老老实实的站在原地。
-------------
智愚派人专门看管那些俘虏,并没有让部队多做停留,立刻让几千人换上淮州士兵的衣服,押着杜寻直奔永安府。
永安府的守军看到杜寻领着几千人没命似的往回跑,知道可能是吃了败仗,问都没问,赶紧打开城门,让杜寻进城。
可没想到,这些“淮州士兵”进了城就开始大肆砍杀,留守的士兵这才知道上了当,可一时没有准备,加上对方人数上又占优,抵抗了一会儿,也都缴械投向了!
朝廷军队大开城门,并将一杆写有“讨逆大将军赵”的大旗插在城楼正中,外面的军队知道已经拿下永安府,立刻大军开进城内!
-------------
智愚坐在原来杜寻坐的,铺着虎皮的太师椅上,看着被缚住双手,仍不服气的站在屋子中间的杜寻。
“跪下!”一个士兵踢了杜寻一脚。
“要我向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下跪,别做梦了!”杜寻毫不服软,怒气冲冲的骂道。
“还敢嘴硬!”士兵怕智愚生气,又要踢杜寻,却听智愚喊道,“慢!”
“大将军,您有何吩咐!”士兵赶忙上前施礼道。
“你怎么能如此对待杜将军?”智愚说道,“士可杀,不可辱!……还不快给杜将军松绑!”
士兵疑虑的看了智愚一眼,只好将杜寻的缚束解开,本以为杜寻会冲过去袭击智愚,可没想到他只是愤愤的别过脸去,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这也正好应了智愚的猜测,因为杜寻在被押回永安城的时候,他是可以大喊来通知城内的守军不要上当的,但是他身后时时对着他的尖刀却让他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由此智愚不难猜到,这个人并不是一定要为了淮王而誓死不降的人,他这么做也许只是为了不丢面子……所以只要给他机会让他表现大义凛然,想劝降他,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