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教牧生涯――因信称义(上)(1/2)
(一)哈雷-维滕贝格大学教牧
马丁.路德的朝圣经历结束后,他的老师约翰.冯.斯托皮兹(Johann-von-Staupitz)为他安排了在哈雷-维滕贝格大学进行教学和牧养。教学容易理解,是研究《圣经》,并教导其他修士。牧养则是做牧师,当时的牧师,具有带领人祷告忏悔的职责。
在当时,这样的工作安排,按我们世俗的话说,应该算是一种较好的“赏识和提拔”了。我自己猜想,马丁.路德得到如此的信任,与他的学习天赋有一定关系。马丁.路德在进修道院前曾经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他也对哲学有强烈的爱好和深度的探索。在基督教的历史上,信徒中有不少著名的大科学家。但最坚定的信徒中,知识程度最高的,则大多数是哲学家或者对哲学有强烈兴趣的人。我个人相信,任何哲学家若真的愿意谦卑下来,认真地进入基督精神的内涵,他最终一定会放弃自己,承认真神的召唤和引导。
根据当时的宗教实践习惯,人们心中有罪,是可以坦荡地在神父面前忏悔的。马丁.路德的修道生涯明显地失败了。照马丁.路德的日记,他的修道生涯使他远离神,恨神,不理解为什么纯粹的苦修并不能帮助自己消除罪的感觉。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约翰.冯.斯托皮兹完全明了马丁.路德的这种心态。
这使我们不由得不佩服约翰.冯.斯托皮兹的高尚道德和宽恕的心。他既没有将马丁.路德的这种心态当作一种“不虔诚、不敬畏”,也没有将马丁.路德的行为当作“爱出风头”。相反,他坚信神的带领,也欣赏马丁.路德苦苦追求神的心,并给马丁.路德去圣城朝圣的机会。马丁.路德从圣城朝圣回来后,却带来了让人完全意想不到的对教廷的批评。根据记载,约翰.冯.斯托皮兹了解马丁.路德对教廷的反感。他并不完全认同马丁.路德对教廷的全面否定,他认为马丁.路德应该针对的,是个别神职人员。
我们再次地看到了约翰.冯.斯托皮兹的宽宏。他并没有因为马丁.路德对罗马教廷的反感而弃置马丁.路德。他再一次用宽容和爱心支持马丁.路德,并给了马丁.路德教牧工作的机会。根据《圣经》的字面经义,这样的做法似乎都有点过了。因为保罗曾经明确地强调过做执事的条件,需要一定的属灵成熟度。约翰.冯.斯托皮兹本人对神学也有深厚的研究,并写过一些著作,他并不是一个糊涂人。
约翰.冯.斯托皮兹的伟大是既没有将自己的神学观点强加给马丁.路德,也没有因为他的缺陷而弃置他。相反,他给了马丁.路德更多的机会,让神亲自带领马丁.路德。当约翰.冯.斯托皮兹把《圣经》和《圣经》有关的知识,把各种宗教实践机会,把自己的关怀、爱心和信任交给马丁.路德的时候,他所做的,就是我们说的“让神亲自带领马丁.路德”。对于暂时不信神的朋友,可以先用一句俗话理解:“尽人事,听天命”。
马丁.路德在教牧的过程中,完全走出了自我。实际上,很多基督徒都是在受洗后参与教会的事工时逐渐找到与神的真正亲近的感觉的。人往往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得到了帮助。当然,我们帮助别人,一定要小心。我曾经见过有人想帮助有矛盾的夫妻,结果却导致了夫妻之间更深的矛盾的例子。原因很简单,这位朋友心不够正,以为算计他人是一件好事情。结果当朋友出现夫妻关系矛盾时,立即理直气壮地帮助自己的朋友算计其配偶。传统文化中,我们都知道婆媳关系难处,主要的原因也是母亲因为爱儿子,往往教儿子提防甚至算计妻子。而妻子则理所当然地认定丈夫应该站在自己这一边。要想最好地帮助别人,是要以基督的心和基督的爱为最根本的原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