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礼物(1/2)
圣诞节到了,根据美国的习惯,孩子们都要向圣诞老人(Santa-Clause)提一个圣诞礼物清单。我的孩子们也提了一个清单。他们的妈咪是个很宠孩子的人,兴冲冲地照着这个清单去购买去了。还特意地与孩子们商量,进行各种启发,让他们想出能让他们感到最刺激、最兴奋的物品。
传说中的圣诞老人住在遥远的北极,他会根据孩子们的心愿,把他们期待的礼物包装好,用驯鹿拉的飞车送到各家,再从家里的壁炉的烟囱里钻进来,把各种礼物放在圣诞树下,或者挂在圣诞树上的袜子里。为了到达逼真的效果,美国小孩都会将Wish-List(期盼清单)写下来,寄给“圣诞老人”。而“圣诞老人”竟然会对每一封小孩的来信都回信。信中,还有很多真诚的祝福!(当然,我相信,这些都是一些非赢利机构搞的)
据说圣诞老人的礼物只给表现好的小孩。我4岁的儿子特别相信这一点。他特别顽皮,最容易制止他的办法,就是说:“小心,没有圣诞礼物了!”。他立即就会说:“I-am-sorry!”,然后乖乖地停下来。那个样子很可爱。
顺便说一句,我儿子长得和我很相像。
根据考查,圣诞老人的概念衍生自圣尼古拉(Saint-Nicholas)。尼古拉是一位在公元3世纪到4世纪间的基督教主教。传说中,他会将礼物用神秘的方式施舍给穷人。比方说,他会将硬币放在穷人留在门外的鞋子里面。或者通过烟囱钻进屋内,把礼物放在挂在圣诞树上的袜子里。
当然,传统的美国家庭略有不同。美国家庭很注重让小孩相信圣诞老人是真的。所以家长是不会过于干预孩子们期待的圣诞礼物的清单的。不过他们也会小心地引导孩子,不要去期待一些不切实际的礼物。有些对孩子的发展不健康的期待,他们是不会迁就的。表现不好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得到他期待的所有礼物。
送圣诞礼物,不仅是为孩子买礼物的机会,也是引导孩子,检验孩子的心,帮助孩子成长的一个机会。
我有一个公司同事,是个中国人,也想学习美国家庭,让孩子们相信真的有圣诞老人。然而她失败了。她的女儿很聪明,大概在5岁的时候,就发现不对了。我这位女同事不太注意,包圣诞礼物的包装纸,与平时家里积存的,包生日礼物和其他礼物的包装纸一样。于是她女儿就问道:“妈妈,为什么圣诞老人老是用我们家的包装纸?”。
我有一个美国白人同事,听完她的故事后,就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我们家包装圣诞礼物,都要等孩子们熟睡后,跑到阁楼上去包。不仅要用特别的包装纸,还要小心翼翼地将包礼物剪下来的剩余包装纸收藏好,以免被小孩发现。”
我拿到我儿子、女儿的Wish-list,顿时头大了,全是游戏!特别是我女儿,要的全是电子游戏!我十岁的女儿很聪明,电子游戏玩得好极了,不仅让我这个当父亲的计算机工程师望尘莫及,在同学中也是名列前茅的。但她却是一个问题小孩,做事情缺乏恒心和耐力,社交能力差,不体谅他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