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开个小灶(1/2)
归信,军营
宋军正在训练,枪手手持木枪,正在皇甫嵩的监督下,一枪一枪的狠捅狠刺
“枪术之要,就在于捅,在于刺”皇甫嵩一脸肃穆,行走在枪手间,扯起嗓子,不住指点诀窍:“你,再狠点要当作杀辽狗辽狗可恶,是你的敌人,不是亲人,对辽狗不必留手,杀狠狠的杀”
停下来,纠正这个枪手的不对之处,然后再离开
在他的监督下,枪手全力以赴,拼命苦练枪术虽然使的是木枪,却也有几分凶狠样儿
之所以用木枪,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几杆真枪,而吴氏军工要赶造,也是来不及,仓库里又没有,只得用木枪来代替,吴骥不想担误时间
只要练好了技巧,等枪造好了,装备起来就成,得把事儿做到头里
吴骥给枪手们的要求是,在一根碗口粗的木桩上画了酒杯大小一个圆圈,要他们站在木桩前,每次都要能刺中这个圆圈,不能有一个遗漏,这是初步合格
等这一步练好,就要兵士跑起来,冲到木桩前,刺中圆圈,不能有任何失误
酒杯大小一个圆圈,在剧烈的奔跑中能下下刺中,这准性就不错了,真要两军打起来,说要刺辽军的眼睛,不会刺鼻子,宋军就大占便宜了
刀手的训练与枪手差不多,重于实战,所有花里胡梢的东西,全部拿掉了刀手主要练的是劈砍,要砍得准,砍得狠,要出刀如风在这之外,还需要力道,臂力、腕力、腰力,要拧在一起,爆发出惊天一刀,就是碗口粗细的木桩也要砍断,这才能算合格
若宋军真的练到这一步,其战力将会非常恐怖可以想象得到,碗口粗细的木桩一刀而断,那力道是如何的猛烈,两军打起来,近身搏杀,将是相当恐怖的一件事,无论是人是马,挨上一刀,都会受不了
兵士们训练得很认真,汗流浃背,却是没有人叫苦,咬牙苦练
遗憾的是,宋军手中用的刀是木刀,麻扎刀不多原因无他,兵士把刀卖了,要造来不及,吴骥不想浪费时间,只能削木刀先练起来
在枪手、刀手、弓手里面,装备最齐全的就是弓手了,人人有弓之所以有弓,那是因为吴骥去借的,向齐云社借的
弓手们把弓箭卖了,没法训练而箭术与刀术、枪术都不同,不能用木弓来代替,没有弓就没法训练,吴骥只得向齐云社借了
经过流风盗一事,齐云社与吴骥的关系陡然拉近很多,吴骥要借弓,齐大保没二话,不仅借了弓,还借了几个箭术了得的好汉给吴骥
归信驻军的弓手,他们的箭术实在不敢恭维,有了齐云社的好汉做教习,教他们箭术,让他们的箭术突飞猛进
吴骥的目标是,不分兵种,人人要会近身搏杀,人人要会箭术,是以,这刀术与箭术的训练是轮流着来的在吴骥的努力下,经过数日训练,归信军大有长进,只是,这种长进与吴骥的要求差得很远
吴骥本人也在刻苦训练,他的身板很差劲,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方才能强壮起来经过这几日的训练,吴骥累得半死,好在,效果也还不错,自我感觉比起以前强壮了些
“劈”
吴骥双手握刀,狠狠一刀劈下,气势凶狠,可是,其力道与兵士差得太远吴骥没有练过武,一切得从头来,虽然刻苦,一是没有底子,二是身板太差,要想达到兵士的水准,还需要很长时间,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砍”
吴骥一刀砍在木桩上,入木不过三五分归信军的兵士,随便拎一个出来,也能入寸一两寸,这差距非常明显别说,要达到吴骥要求的劈断碗口粗细的木桩,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吴指挥,你行的”
“你一定行的”
兵士不仅没有笑话吴骥,反而是为吴骥加油鼓劲吴骥在他们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们断不会笑话吴骥
“吴指挥,你身子骨弱,元气不足,如此练,不得其法”皇甫嵩来到吴骥身边,打量着吴骥,道:“要是吴指挥吃得苦头,我倒是有个法子,可以让你迅强壮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