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取并州(1/2)
第二百八十二章取并州
这天士卒来报,周依然已经到了井径城的门口了,张燕问道:“周依然带了多少人马?”士兵报告:“只有两人两骑。”张燕对左右将领说道:“周依然确实够得上当世英豪!开城列队相迎!”带着黑山将领一直迎到城门口,果然只见到周依然和程远志两骑人马。张燕迎接二人进入城中。
周依然日夜兼程赶到真定,不顾黄忠、吴松的劝阻,坚持只带着程远志一人前往,周依然笑着对大家说道:“你们无非是担心我的安全,而我认为现在不带一人才是最安全的。带上几百人在三十万大军面前与不带有区别?如果带上十万人马,那就不是去议和,而是去打仗了。呵呵!”
进到县衙,见礼过后双方落座,周依然先将幽州的各项政策详细介绍给张燕等人,然后说道:“黑山军如能归降于我,只要在我所控制的区域内,黑山军的百姓想上那里安家落户都可以,由官府负责安置。不过本侯还是希望他们就地安置在并州各地。现在幽州正在执行的政策,在平定并州之后,在这些地方照样执行。至于黑山军则必须接受幽州的整编,黑山将领愿意从军的,按照目前在黑山军中的职位予以安排,今后与幽州将领同等待遇,功奖罪罚一视同仁。关于将军和手下将领的职位,我可以表奏朝廷封你为中郎将,其余将领可以表为校尉或都尉,享受与我军将士同样的军饷。从军地黑山降卒按照我军士卒同等待遇。家人与幽州军人家属同样享受减税。”张燕环视周围黑山将领,见无人有异色。
周依然最后说道:“我的条件就是这些,希望张将军和诸位将军能够为百万生命着想,为天下百姓着想。尽快下山接受安置从事生产,明年就不用为生存担心了。”
张燕说:“刺史可否让我们自成一军,听命于刺史那?”“别的都可以商量,惟独这条没得商量。我军自成立以来就是如此。对任何归降势力都是如此,包括归降的外族都是如此。”周依然态度坚决的说。接着又委婉的解释:“在我管辖的土地上,只准许有一支忠于国家、忠于百姓地军队,任何忠于个人的军队都不能存在,这一点还请张将军谅解。”
张燕下来和黑山众将商量后,大部分将领都愿意接受周依然地条件,只有左校等个别人不愿归降,带着自己的人马撤往并州。取道投奔刘表去了,周依然并不留难,还送上一些粮草。于是周依然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其余归降的黑山将领也各有封赏。
东汉朝廷现在已经如同虚设,董卓离开洛阳,洛阳内十八路诸侯混乱,便是上报谁能理会。
三十万黑山军和百万因战乱逃到太行山上的百姓全部归降周依然。
周依然下令将百姓安置在已经控制的雁门关附近并州境内,开垦荒芜的土地。从幽州各地调集官员准备去并州出任官吏。三十万黑山军分十万交与黄忠整编,又分十万归赵云整编,剩余十万和自己的十万大军合兵一处。周依然一时声威大振。黑山兵不愧是高级兵种,级别骇然达到四十级,相对于周依然这些三十级地士兵强上百倍。
周依然出征打仗,兵将等级猛升。大部分兵将都由二十五级上升到三十余级。
现在董卓已破,袁绍势必将大肆侵占土地,周依然与袁绍必有一战。
谁将挑起战事?
并州空虚,且又非袁绍名正言顺所得,并州被其强占,众诸侯均有不满。
周依然的目光放在了幽州之外的一座州府-----并州。
硝烟再次弥漫,前一个还是盟友的袁绍与周依然,这一刻却是敌人。
周依然不会给未来的对手留情,现在袁绍正在洛阳做着美梦,洛阳能够被拿下。周依然的功劳极大。但是却没有在洛阳分上一杯羹。
这是为?
因为周依然已经看上了袁绍的并州,公孙瓒的鲜卑领地。
并州为幽州门户。地大物博,公孙瓒则在周依然后方,周依然怎么会把一颗钉子放在自己地背上。
洛阳虽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距离幽州遥远,而并州,鲜卑的万里良田便在眼下。
周依然提兵直逼太原城下,离城十里安营扎寨,准备攻城。忽然有人报告,袁绍的谋士许攸前来投降。
太原内,有袁绍十万雄兵,俱是高大六十级的高等兵种,非周依然三四十级兵种可以比拟。
在这之前,周依然与袁绍部队已经发生了战斗,袁绍军节节败退,并州大面积领土落入周依然手中。
袁绍在洛阳闻周依然侵占并州,险些吐血,叫骂周依然不仁,连夜启程返还了太原,布置精兵防守太原。
周依然见到许攸之后,两人见礼坐下交谈。周依然说道:“许先生能够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前来相投,本侯欢迎之致,不知许先生对目前两军交战可有好的建议?”许攸得意地一笑:“袁绍逆天而行,面对主公大军早晚必定失败。我早已看出袁绍必败的结果,一直想来投效主公,可是没有找到机会。现在我有一计必叫袁绍立即崩溃。”
周依然大感兴趣,连忙问道:“不知许先生有何妙计呀?”许攸说道:“主公可知袁绍囤粮之处?”周依然心中一动,难道这许攸天生就是出卖袁绍粮草的主,历史上官渡之战袁绍就是这样被许攸卖给了曹操。大喜问道:“许先生一定知道粮草所在。如能劫得袁绍粮草,袁军必然大乱,一战可定河北。如能成功,许先生就是奇功一件,本侯定会重重奖赏。”
许攸献媚的一笑:“主公果然是英明之主,许攸还没说完,主公就知道该如何办了。袁绍地粮草全部囤积在离太原百里的南宫城。主公只要派出一支精兵,一把火烧了南宫的粮草。袁军只日可破。”
周依然问道:“袁绍囤粮之处岂能不派重兵把守?”许攸说道:“袁绍这点脑子还是有的,人是派了,可惜派了个无用之人。他派淳于琼带五千人马在南宫驻守。这个淳于琼是个酒鬼,天天酒醉不醒。”周依然大喜,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决定自己亲带五千风雷铁卫部队连夜奔袭南宫。
周依然率领着铁卫化装成袁军,从东面的枣强。饶过太原直插敌后。一路马不停蹄昼夜兼程于第二日夜晚抵达南宫,到达城下让韩侣子叫门。韩侣子在城下喊道:“快开门,我们奉主公之命前来催粮。”城上守军还挺小心,盘问道:“你们是那位将军手下,军中督粮官是谁?”韩侣子说道:“我们是高览将军手下,督粮官乃是高远。”韩侣子原是袁绍中军骑督,对袁军各部情况一清二楚,这种问题根本难不住他。
城门守军见一般没人知道的督粮官都能说得准确无误。再不生疑,马上下城开门。见到韩侣子,守门小校说:“大人是不是先去兵营休息,明日一早再去提粮?”韩侣子说:“前线将士已经缺粮,我们不敢耽误,现在就要提粮。还要连夜赶回太原。”小校为难地说:“可是淳于将军酒喝多了,已经睡下了。”
韩侣子说:“前线军情紧急,还请兄弟带我们去找淳于将军,我们当面和他说。”小校无奈,只好领着众人去粮库找淳于琼。到了粮库,铁卫立即擒住小校,冲入粮库四下放火,很快粮库中烈火冲天而起,城中顿时大乱。铁卫们守住粮库,阻击赶来救火地城中士卒。
淳于琼当晚又是喝的大醉。正在粮库旁边地房中睡觉。听到粮库起火。心知不妙,顾不上穿上衣甲。拎起佩剑急急忙忙向粮库奔来,迎面正遇上韩侣子。两人战在一起,淳于琼本身武功就不高,加上酒又未醒,几个回合就被韩侣子擒下。
周依然带着铁卫阻杀城中的守军,等到大火彻底吞没了粮库,已经根本无法扑灭时,从进城的城门退出南宫城,沿原路返回太原。路上韩侣子问:“主公,淳于琼如何处理?”周依然说:“这种无用之人放了吧,让他的主子去处理他。”
太原城中的袁绍本想凭借粮草充足,坚守太原。现在听到南宫粮草全部被幽州军烧毁的报告,再次吐血晕厥。被救醒过来大骂淳于琼无能,恨不能立即杀死淳于琼出了这口恶气。逢纪劝道:“主公身体刚刚见好,千万不要为这等无能之人动气,我看我们还是赶快想办法再筹集些粮草,以解燃眉吧。”心中暗骂淳于琼无能你早就知道,可是你自己不听劝告,非要将守护粮草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这个无能之人。
袁绍又说:“现在我军粮草马上就要断顿,只有尽快和周依然一战。战败了周依然我们才有可能摆脱危机。张颌、高览听令!”二将上前听袁绍继续下令:“明日一早你二人各带三万人马攻打周依然大营,不能取胜不得回城。”
二人一听大惊,跪倒地上说道:“主公不可冲动,我们六万人马无论如何也冲杀不过周依然地二十万大军啊!请主公收回成命!”逢纪也苦苦相劝袁绍收回成命,另想其他办法破敌。袁绍大怒:“你们众人想要抗命吗?谁如果不愿出战立即处死。”张、高二人无可奈何的领命前去准备出战。
张颌、高览二人在袁绍的逼迫下,不得不整顿军马,准备攻打周依然大营。张颌满腹牢骚,对高览叹息道:“哎!看来主公现在已经仓皇失措了。其实我觉得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能够集中人马,调回大公子和并州地高干的部队。将沮授、审配二位谋士请来,再设法征调粮草,把我军士气重新振奋起来,同仇敌忾和周依然拼死一战。我们毕竟还有两州之地,或许还有回天之力。可是现在却逼迫我二人做此毫无意义的攻击,白白损耗人马。实在是不理智的举动。”
高览冷笑一声说道:“俊义,你觉得主公是那种拿地起、放的下的人吗?你这些想法。逢纪先生已经和他说过了,可是到现在他还舍不得放弃青州。等赵云拿下平原。我看大公子到时候想回来也没路了。我到觉得不妨放弃青州、冀州二地,把全部人马集中到并州,全力和周依然周旋。我们起码还可保有一州之地,还有翻回老本地机会。现在这样下去恐怕我们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张颌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们先按主公的想法全力一战吧。只是这样明目张胆地去攻营拔寨,必败无疑。我们还是要设法为主公保留一点有生力量,以备后面能够给袁家守住一点基业。我想如果今天夜里去劫营。可能还有获胜地希望。我们分做两队,我带前队前去劫营,伯瞻你可以带后队接应。如果得手,你再杀入,假如敌人有了准备,你接应我杀回,这样即使不成,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不知伯瞻以为如何?”
高览无可奈何的说道:“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就按俊义的计划行事,不过先锋还是我去做吧,俊义你来接应。希望敌人没有准备,能够扭转溃势。即使不成,也希望主公能够理解我们的苦心,不要再做这不智之事。”张颌说:“伯瞻就不要和我争了。先锋还是我来担任吧!”于是两人分头安排。其间袁绍几次派人催促进兵,两人说明想法,袁绍才不再催促。
入夜张颌、高览二人分别带领三万人马,张颌在前,高览在后,悄悄向周依然大营摸来。到了大营门前,张颌非常谨慎,并不长驱直入,派士卒将靠近地营帐挑翻几座,发现帐中根本无人。张颌知道对方早有准备。立即下令撤退。人马掉头回撤,张颌亲自断后。命令刚刚下达。就听得营中一阵鼓响,伏兵一起杀出。
原来营中周依然劫粮还没有回来,坐镇营中的徐荣也是个谨慎小心的智将,得知主公劫粮得手,立即下令营中高度戒备,严防袁军孤注一掷前来劫营。结果将张颌、高览等个正着。埋伏在附近的徐荣见张颌异常谨慎,似乎已经发现中计,立即下令出击。徐荣、华雄等众将一起杀出,冲向张颌地人马。
发觉中伏地张颌并不慌乱,手舞大枪,拼死抵挡一拥而上周依然众将,且战且走保护着自己的队伍后撤,被敌将刺伤多处。正在危机高览率领三万接应人马杀到,二人合力抵住周依然地追兵,掩护袁军井然有序地撤回城中。
徐荣、华雄见敌人有接应人马,追杀一阵也就收兵回营,一路赞赏张颌、高览处变不惊,抵御有度,堪称大将。张颌、高览二人撤回城中,清点人马,只损失了不到两千人,才觉欣慰。两人却是伤痕累累,简单包扎一下,赶紧去向袁绍交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