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四章 璀璨的冕冠(1/2)
而现在因为驰道的大举修建,在驰道上的快马传递的消息,一路不停的换人换马,度可以达到一日一夜一千五百里,这是个伟大的创举。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大山怎么办?往往因为山体的存在要绕很多路。
开山破石是一件非常费工夫的事情,嬴啸现在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要他愁的事情多着呢。一个帝王,在人前固然是风光无限,但是他的辛苦也是难以想象的。
天下统一了,但是各地方的公文奏折却越来越多,让嬴啸快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不禁出一声叹息,很久没有去后宫了………
“陛下,前线战报,魏延将军已经基本平定了交州南的叛乱,只是现在交州南部十室九空,人丁稀少。”
“知道了,召丞相来。”
占婆人基本被肃清了,而前面占婆人又屠杀了汉人,使得这里成了荒凉之地,只是现在全国各地都缺少人力,如何移民?从那里移民?谁有愿意去那么遥远的地方?
等到田丰来了,一说起这个事情,田丰也犯难。这会不比当初,天下已经太平了,谁愿意背井离乡开始新生活?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想离开家乡。
“陛下,现在那边也还不太平,现在就移民过去怕是人都不愿意去。不如吸纳一些外人去那里居住。”
“外人?你指的是?”
“主要以百越人为主,现在许多百越人还没有走出山林。只要陛下给予他们土地,他们在那里一样可以生息。同时准许扶南人,真腊人进入。只要到官府登记,学习汉话汉礼,便可以成为我大秦的子民。生活在那里。同时,臣布通告,行文全国,让一些生活没有着落的破落子弟去那里,陛下也一样会赏赐给他们土地,让他们生活。****”
嬴啸叹了一口气,现在也只能这样了,那里毕竟太遥远了。而据说那里也适合种植水稻,应该可以很快就能建立起居民点,而且那里气候温和。就是冬天,一样可以种植庄稼。只是这个方法有些慢,但也只有先这样了。
可惜朕手上的人太少了,若是有足够的人,这还是问题吗?也不用这么麻烦了。不过田丰所说地准许福男人。真腊人也到这里,却并不好半。嬴啸以后是要对这些国家用兵的,现在这些人迁到这里,一旦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后不是要叛乱了?
“主要以百越人和汉人为主吧。至于真腊人。扶南人,他们想去那里。便的让他们完全的说汉话行汉礼,并且加入秦国籍贯,从那一刻起,他们就是秦国人,在不是真腊人和扶南人了。注意这一点,同时要服从地方官的管理,遵守大秦的律法,否则他们会被驱逐。”
现在只有死马当作活马医了,虽然这里有魏延的大军停驻。暂时还能威慑周边,但是魏延的大军是要去征讨林邑国的,一旦离开了,威慑力没有了,难保其他地方不起觊觎之心。而百越人刚好弥补这个不足,只是对于百越人现在的宗族构架让嬴啸也很头痛。
百越人以宗族为谱系,族中地命令甚至比皇命还管用,要同化他们也是一个艰难的事情。但是目前也只有这样了,若现在强行剥离这种习俗。那恐怕百越人立即就要造反了。
两人正在讨论该如何处置这些事情的时候。外面有人来报:“陛下,太史慈将军马上就到长安了。现在距离长安只有三十里的距离。”
“好,让治儿替朕去迎接太史将军吧。丞相你组织一下百官也去迎接一下吧,这次太史慈可谓劳苦功高了,朕还真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他说地珍宝有多么绚丽。”
只是迎接大军礼仪繁琐,整整折腾了一天。第二天朝会之上,太史慈亲自在殿上献上珍宝。这一下也让群臣开眼了,果然是珍宝啊。就那一颗最大的珍珠就让所有人惊讶,和拳头一样大的珍珠,那是什么概念,其珠形如水滴,三寸长,差不多两寸厚。
就这一颗巨大的珍珠就震住了所有人,在加上那三百六十五颗一模一样大的小珍珠,更是让群臣目不暇接。嬴啸看地大喜,当即拍板:“好,果然是稀世珍宝,此珠可有称号?”
“还没有,请陛下赐名。”
嬴啸也是无语,赐名,他最不愿意的就是赐名。不过实在是喜爱这颗巨大地珍珠,便也不推辞说到:“便叫他帝国之星吧,合了兴的意思,希望帝国兴旺辉煌。此珠便镶嵌到朕的冕冠之上,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帝国之星的存在。”
群臣心中也是嘀咕,这明显是私人收藏了吗。能见皇帝的有几个人?让所有人都知道,开玩笑,要是所有人都能见到皇帝,那国家不是乱了…………
而皇帝冕冠也不是时时都带在头上的,日常都戴的是简易的。只有祭祀或大朝之时会带上这冕冠。而冕冠由冕板、冕旒、笄、、充耳等组成。以往地冕冠上是没有珍珠的,嬴啸这一下,倒是给冕冠加上了这么大一颗珍珠,只是显摆啊。
以后的皇帝要是没有这么大的珍珠在冕冠之上,都不好意思说是冕冠了。不过陛下心情好,谁也不会为这么个事情去扫了陛下的兴致。同时,华美的冕冠也是体现大秦强大的地方,但有外国使臣前来,见到嬴啸,一见必然大惊,嬴啸的冕冠之上居然有如此巨大的珍珠璀璨生辉。*****
那是什么概念,只能说明大秦地富足强大,国家强大了,他们这些臣子面上也有光不是吗。再说,谁手上有这么巨大地珍珠而不献给陛下,那是他傻了。看嬴啸高兴的样子,这下太史慈地封赏是少不了。除非是收藏,要不然珍宝的意义就是换取地位财富。
在让人将这巨大地珍珠镶嵌到冕冠上,嬴啸对太史慈以及出征的将士大肆封赏一番,而后有开始忙碌了。百废俱兴,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驰道的修建。
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的统治就成了问题。最后只有大肆修建驰道。嬴啸准备有十年的时间,修建出一条贯穿全国所有郡府与军事要塞的驰道网。有了这样的驰道网,各个郡治的消息会以最快地度传到长安。
而一般的事情,完全由郡守处置。嬴啸的巡查人员与各州别驾都是监察人员。也能在一定意义上减少郡守们贪赃枉法的机会。
随着百姓生活的不断好转,税收也再度攀升。汉朝本就不歧视商人,而嬴啸秉承了这个原则,商业也开始了空前地繁荣。同时,扬州都传来好消息。在交州现大量矿藏之后,扬州也现了巨大的铜矿。或许现代的铜不算什么,但是在古代,铜却是国有资源之一,因为铜不但是制作铜器皿。更重要的是,铸钱。铸造这个时候的铜钱。
自后秦建立以来,半两钱地铸造一直很严格。铜钱的铜锡比例完全按照规定,重量也是半两一枚,足色足重。严禁地铸造工艺就让私人化铜器铸钱无利可图了。
私人融化铜器铸钱,是加入大量的锡与杂质。而这些东西一多,铜钱显得白。****一眼就能看出来,即便重量差不多,色泽,形状就不一样了。诸侯混战的时代。私人铸钱成风,也导致了大量劣质铜钱的流通,严重的损害了国家经济。也导致了许多地方人们根本不使用铜钱,干脆用粮食布匹作为交换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