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藩镇割据(2/2)
藩镇的形成由来有因,若追根溯源,则须提到前半世英明神武、后半世昏庸暗弱的唐玄宗李隆基。正是他在位期间,创“节度使”的实际官职,在唐境内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其初衷,本来是防御异族入侵,不料结果却成了引狼入室,唐朝自己委派的节度使本人倒先敲响了盛赫唐朝的丧钟——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举叛旗,以十五万铁骑把整个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并没有削夺蕃镇的权力,当时不是不做,而是不能。由于国家久经战乱,兵士战斗力不强,积贫积弱,对于田承嗣等安史余孽不仅不能一鼓摧垮,还得对他们进行好意安抚,惟恐其忽然“跳梁”又起祸端,只能趁坡下驴,授以节度使之职。这些有地、有兵、有钱、有权的藩镇统治者们割据一方,时附时叛,见势而为,完全成为雄霸一方的土皇帝。老节度使死了,朝廷根本没有能力自上而下行使权力任命新人,而是由节度使自己传之子孙或由原来藩镇的部将自己定夺人选,最后走个形式“上报”中央,唐政府只能做做样子依藩镇之意“诏许”。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河朔三镇。外加淄青与淮西二镇,其时最为强大,拥兵自雄,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其时卢龙节度使为刘济,对朝廷还算忠心,魏博节度使是田季安,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后,部将拥立其子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古死后,部将拥立其弟李师道。
当今皇上李纯,庙号宪宗,幼年懵懂之时,长安城里生了“泾师之变”,曾随祖父唐德宗仓皇出逃。自幼遭遇战乱,因此对藩镇割据深恶痛绝,自继位之日,便立意削藩,此时已经灭了夏州杨惠琳、蜀中刘辟,更是雄心勃勃,因此王承宗与李师道欲继节度使之位,上命皆不诏许。并任命王承宗的女婿薛昌朝为何信节度使,兼领德、棣二州,王承宗大怒,兵捉获薛昌朝,并囚禁了他。
宪宗大怒,遂以太监吐突承璀为招讨处置使,统领各军前去征讨。
恰好此时吴少阳杀吴少诚自立。宪宗无暇他顾,因此同意立吴少阳为留后。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