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第五卷 第四章 吟诗吃饺子(1/2)
三个人刚出庙门,碰上了梓维高的同窗同学范简石碾。
这简石碾的脾气跟梓维高差不多:人来疯,好显摆,还好赶饭门(利用借口赶到别人家里去吃饭)。有光必沾,能黏则黏,人送外号见吃黏,意思就是见了吃的就跟你黏糊上了。
说起这见吃黏,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见吃黏去走亲戚,见人家好吃好和好待承,就在那里住着不走了。时间一长,亲戚便厌倦了。碍于情面,又不好说出
一日下雨,亲戚灵机一动,在自家的墙壁上写了两句逐客诗,想在不伤情面的情况下让他自觉地离去。逐客诗写道: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见吃黏见了这诗,心知肚明。但他又实在舍不得离开这白吃白喝的地方。不走吧,主人又下了逐客令。灵机一动,便改动了一下“逐客诗”的标点符号,使其变成了有利于自己的两句“留客诗”: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亲戚见了他改动的诗句,哭笑不得,只好让他继续住了下去。
见吃黏见天近中午遇同窗,很是高兴,便黏上来说说笑笑的一起往前走。
四人在街上走了一段路,见一支送殡的队伍吹吹打打地走过来。见吃黏的人来疯上来了,开口吟道:“村庄出来一棺材”。
回英福见是大连襟地同窗。出于礼貌。随声接道:“七八个人往前抬”。
梓维高深知见吃黏地为人。更何况今天中午地饭钱还得自己掏腰包。便不想和这个同窗深交。想让他感受到自己地轻描淡写。跟一段路走人得了。因此。在他吟出第一句诗时。便有意没往下接。
回英福不知内情接了下去。梓维高觉得自己再要无动于衷。就太显山露水了。便也跟了一句:“一抬抬到荒郊外”。
四个人一起行走。有三个人吟了诗。见吃黏望望还没吟地王仕峰。心里说:看你仪表堂堂。怎么不给一点面子呢?
梓维高看透了见吃黏地心思。又想起这次来赶会地目地。便没好气地瞪了王仕峰一眼。说:“哎。吟诗呢。轮到你了。”
王仕峰没有思想准备。又有外人在场。一时没了思路。心一急。说了一个“埋……”。下面却找不到合适地字眼。急得满脸通红。
梓维高本来气不顺,见王仕峰只说了一个字。便借故火说:“你到底会不会作诗,人家说地可是七言句,你只往外崩这么一个字。像什么话!”
王仕峰拿眼看了看他,没吭声。回英福打圆场说:“说得也算对,棺材抬到荒郊,不就是埋的嘛!”
梓维高只好作罢。
见吃黏和梓维高虽是同窗,因为各怀心事,走的多,说的少;回英福觉得见吃黏是投奔梓维高来的,自己不便过于热情;王仕峰对这一些更是二大肚子搬坯——不放在心上。因此,场面特别的冷清。
到了人多地地方。见吃黏为了打破僵局,主动地吟起诗来:“今日逛秋会”。
回英福觉得上一次自己接的第二句,这次不接不好。又因腹中饥饿,食欲占据上风,随口跟了一句“割肉包饺子”。
梓维高一听灵机一动:要是自己买东西自己动手包饺子吃,比买饭店里的要便宜很多钱呢。算算时间还早来得及,就随声附和道:“大家齐动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