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赌改口头语(1/2)
艾九虽然赌输了两瓶酒,却输得口服心服。人又快言快语,把这次打赌的事喧嚷的全村都知道了。自此,梅兰花“巧媳妇”的头衔又变成了“聪明机智的巧媳妇”。
架不住王长道的烧扯,艾九还真的在第二天邀了陈九、张九、李九和王长道王九,五个“九”字号的老哥们,在酒家楼里吃了顿韭菜饺子喝了老白干酒。
看官可能会纳闷:哪里就有这么多名字叫“九”的人?准是写书人在胡编乱造吧!
其实不然。在乌由县的历史上,曾有一段大兴男孩取“九”为名的热潮。这里还有一个因由呢。
传说,紫云观里的安仙姑在升天之日(第二卷第二十二章有描写),把自己日夜敲击的金钟和珍宝玉笸箩扔到寺院里的八宝琉璃井中,口中说道:“八宝琉璃井,九子捞金钟。”然后冉冉升天。
当时正值庙会,人山人海。全庙会的人个个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也都心领神会:这是仙姑在暗示人们,必须有九个儿子的人家方可捞取这金钟玉笸箩。从此,四村八乡的百姓,都梦想生出九个儿子,好来捞取。
据说,安仙寺南边有个菴村,村里有个姓菴的老汉。娶了三妻六妾,一心想生出九个儿子来。到头来,孩子倒是生了九个:八男一女。看看自己年已花甲,再也生不出儿子来了。心想,常言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也算贴了儿子的边儿,我何不把女婿也算上,凑成九子,去捞那口人人想捞不能捞的金钟!主意打定,便买了香火供品,到安仙寺里进了香,祈祷说:“安仙姑有灵,老纳已生有九子并养大**,今来捞取金钟。望仙姑保佑。”祈祷毕,又命“九子”在仙姑神像前磕了头,便去捞金钟。
“九子”下到井底,不一会儿就捞着了。金钟露出水面,金光万道,直射天空。把个老菴头高兴得直蹦高。当金钟快举到井口时,“九子”累得气喘吁吁,怎么也举不动了。老菴头一看,急了,手拍**嚷道:“他姐夫,你使劲儿举呀!”一句话说露了馅儿,那金钟一下子从九人的手中滑了下去。再下去捞,怎么也捞不着了。
人们说,老菴头以八子一婿充九子,冒渎了神灵,所以,金钟再也没现身。
井中有宝的传说一直吸引着人们。
人们为了实现“捞金钟”的梦想,又因为“九”在数字中最大,属“阳”数,人们就给自家的男孩起乳名儿叫“九”。
大凡人们给孩子起乳名儿。都是头一个叫“大”。第二个叫“二”……依次往下顺延。安仙寺周围村庄地人家为了能占住“九”字。同时也寄希望能生出九个儿子来。头一个儿子起乳名儿叫“九”。第二个叫“八”……依次往下倒延。所以。男性乳名儿叫“九”地特别多。
当然。也有不信这一套地。王长道就是个例子。因为他在兄弟行中是老幺。此是扁外话。
农村一般过了重阳节。也就地净场光。到了农闲地时候。劳作了一年地庄稼人。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沐浴着温暖地秋阳。在大街上说说笑笑逗乐和。
这天。王长道也夹个小板凳来到大街上。凑到一伙儿老头群儿里拉闲呱。
艾九也在场。说着说着。就说到打“讳九”赌上去了。
王长道自是自豪。一副洋洋得意地表情。
艾九虽然服输,但看不惯王长道这种自命不凡的神气。心想:赢了也不是你自个的能耐!咱俩八两对半斤(注:指过去的老称。一斤十六两.),谁不知道谁这两下子!想起王长道平时说话总爱带个“哪有这事”的口头语,就故意挑起话头说:“王老九,四个儿子都娶了媳妇,往后说话也该注意着点儿了,别一天到晚的光‘哪有这事’‘哪有这事’的了。真岂有此理。”
王长道笑笑说:“真是老鸹落在猪身上,光看见别人黑了看不见自个黑。你的‘岂有此理’说得也很有水平啊。哪有这事。”
二人的对话引得在场的人们“哈哈”大笑。
艾九眨巴眨巴眼说:“你看,咱俩都有个口头语,净惹人笑。我下了老长时间的决心了,怎么也改不了。这样吧,咱俩一块儿改,行么?真岂有此理!”
王长道说:“行啊。不就一句话么,记着就行了!哪有这事?”
“可不像你说的这么轻松。这玩艺不疼不痒的说改还真不好改。我看咱俩动真格的,赌一条罚规,谁要再带口头语就罚谁。怎么样?岂有此理!”
“行啊。赌什么呢?哪有这事?”
“咱就赌今天中午这顿饭。我再说‘岂有此理’,今天中午你到我家去吃。我让我最小的儿媳妇给你端菜漫酒;你再说‘哪有这事’,今天中午我到你家去吃,你让你最小的儿媳妇给我端菜漫酒。怎么样?岂有此理。”
“赌就赌呗,还捎带上儿媳妇干什么?哪有这事。”
“不叫你为为难,你会长记性?岂有此理。”艾九坏笑着说。
其实,艾九心里另有打算:他是在找机会想办法接近梅兰花,试探试探看能不能说出“九”字音来。如果说出来了,那上次的赌就不能算他输!梅兰花在王家是最小的儿媳妇,所以才提了这个条件。
原来,越是上年纪的人越把脸面看的重要。东西上吃点儿亏不要紧,要是面子上吃了亏,比剜他的心头肉还痛。艾九虽然输得服服帖帖,心里难免不别扭。这次主动提出和王长道比改口头语,也是为了往回找平衡。
王长道是赢家,自然不会考虑这些事。反正是逗乐和,也就没当回事,应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