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二百零六章 甩尾一击(新年快乐,祝大伙牛年大吉)(2/2)
李昪看了心中也不禁有些感伤,自己及史弘肇操控的两战,便将这河北名将打击得如此消沉。因此,他问侯之话确确实实是发自内心,而不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略有嘲意的调侃。
王处直缓缓看了李昪一眼,伸手自衣袖里笼出两团,一语不发便塞住了自己地耳朵。李昪先是愕然,接着便明白,他是决不肯听自己说上一句半句话地了。
“王将军如此固执,我也不难为你。”眼见王处直终究是不肯屈服,李昪不得不行了个礼,便退出了临时给他居住的院落。
“果然如你所言,确实是又臭又硬地脾气。”出了门来,李昪瞟了身旁高行周一眼,虽然是在批评王处直,语气中却没有丝毫怪罪之意。
行周只是轻轻笑了笑,其实李昪见的王处直,已经算是不错了,刚被俘那会儿,王处直可是既不吃也不喝,若不是把他同他妻小安顿在一起,只怕到现在仍是那欲寻死地样子。
王处直如此软抵抗,饶是李昪也无计可施,杀之可惜,放之纵敌,史弘肇与高行周立的这个功劳,倒叫他难以处置了。
“好好待他,暂且如此,看看时间能不能让他改变一些,时间,可是都可以改变的。”李昪慢慢地道,他实在不愿意杀死这世代镇守义武的大将,更何况他对攻占下一个目标武顺节镇有着莫大的好处,然而以王处直如今这样顽固地态势即便用时间这亘古以来最有威力地说客。也无法改变他的心意吧。
高行周垂下头,过了片刻,又期期艾艾地道:“有一件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昪颇有些奇异地望着他,片刻之后恍然大悟:“是史弘肇之事吧,我裁定史弘肇功过相抵,你可是觉得不平?”
“末将不敢……”虽然他曾出言劝慰史弘肇,但当着李昪之面。史弘肇又不在身旁,高行周还是觉得应当将心中的不平说出来。
“行周。为将者与为帅者不同,为将者只需在两军阵前斩敌夺旗便可,为帅者则需统筹兼顾,不唯要考虑战术战略,还要考虑政略财政。”李昪折下了路旁树上的一枝柳条,秋已渐深,柳条上的叶子都落尽了。只剩余光突突的枝干。他一面缓步前行,一面心不在焉地将那柳条轻轻抽打在地上,看起来好象很随意,但高行周却从他地话语中听出了一丝严肃的味道。
“我要考虑地,并非只此一战,还有更远之事。若是武将恃勇抗命,贪功生事,燕军便是有百万兵马。也经不起折腾。行周,你是知道的,如今乱世,道德沦丧,我们地志向,并不只是割据一时逞雄一世。而是要重新建立起一套道德标准,这样才不至于使得我们地整个民族从中瓦解。”
行周侧过头,仰慕地看着这和自己年岁差不多的节度大人,心中反复咀嚼着他所说地话。
“这世上大多事情,凭武力不但不能解决,而且会越来越乱。我这几年与大伙共创基业,越发觉得我们若无长久打算,终一生也难成大事,便是侥幸成功,也难以长久。
行周。或者我用兵治政之途。算不得仁义,但若是能让百姓得到他们想要的。那便胜过仁义之道千百倍了。为此,我治军不能仅从军事上来考虑,也得从政略上来考虑。史弘肇与我情同手足,他若不为诸将楷模,则诸将都将恃勇争功,轻军冒险,不唯我燕军将士性命危殆,对于这大业,也是流弊无穷。史弘肇深知我心,他定然不会怪我。”
这一夜高行周都深深思考着,史弘肇地身教,李昪的言传,对于尚在迅速成长之中的他而言,是人生中最难得的机遇了。
同样在这一夜中久久未眠的,还有李昪和史弘肇。这夜二人砥足而眠,守在帐外的卫兵听得二人于其中低声说着些,直到天将泛白,帐内的说话声才不再出现。但当起床的号角响起之时,两人依旧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众将士面前。
“五千人马折了近半,只余三千了。”史弘肇颇有愧色,虽然战况早就报知了李昪,但看到整齐列在校场之上的三千轻骑时,他禁不住便要想起这数日激战中折损了的将士。
“换了旁人,只怕会折损得更多,你兵力不足敌军一半,尚能抓住敌军弱点一击破之,这已是很了不起了。”李昪重复了昨夜里曾说过的话,敬翔颔首道:“正是,史将军不必过谦,这便是战争,若想毫无损伤便可破敌,那是绝无可能的。”
“我岂有不知之理,只是想到这两千兄弟随我前来,却不能随我回去,心中不禁感慨,倒让大人和敬先生见笑了。”史弘肇展颜一笑,转过身来向点将台下的众军一挥令旗,三千轻骑齐声呐喊,新一日地操练便自此开始。经过两年休整,到这几日才有恶战,众军士更是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平日里加倍苦练,才能在战时多那么一线生机。
“接下来当如何?”敬翔凝视着李昪,燕军的第一步战略目标,至此已经完全实现了。定州得手之后燕军的补给将极为便利,展目望去是中原广阔的腹地,进攻的方向可以有多种选择。
“我此次进军,并非要一举占据整个河北。”李昪揪着唇下短须,嘴边噙起一丝笑意,他的战略意图,敬翔应是很清楚的,之所以明知故问,无非是想让自己对于那些缺乏战略眼光的部将们,不要过于保密罢了。
其实他并非刻意对部下保密。关键在于下一步战略目标比之猝然攻击李存勖还要让敌我都预料不到,兵法云出敌不意便是指此。但如今已是说明地时机,即便军中有敌国细作,传出去李存勖也无暇应变了。
“下一步,我军不去直接攻打镇州,而是转向西北,攻打有李存勖的云、代、蔚州!”李昪微微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熟得不能再熟地晋西北地形图。
敬翔眯起了眼,燕军目前地基地燕幽数州。虽说资源丰富,但地广人稀,守无可守,唯一的只有是以攻代守,云、代、应、蔚四州紧靠燕地,,若是夺取。就为燕地提供了一个非常稳固地后盾和人口来源,只需三五年间,燕军便能有足够兵力纵横天下了。
“为何不一举攻下太原府,大人也可立国称王!”单廷珪咧嘴笑道,“他李存勖突厥余孽尚可称王,大人也姓李,为何称不得王?”
众将都微微笑起来,眼中颇有憧憬之色。如果李昪据土称王,他们也可封侯拜相。身在乱世,这可以算是武夫最大的梦想。
李昪一笑置之,“据土称王又能如何?再强大地国家,终有灭亡之日,纵观上下五千年。若只是为建立一个两三百年后便为新出来的强者所灭亡地国家,不过是对历史上那已经只余残垣断壁的枭雄功业的重复罢了。
创业极而守成难,创业之时便需有长远眼光,不敢说千年大计,至少要能看到百年之内的变故,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即便化为白骨之后,也难保在九泉之下安生。
也正是因此,在李昪于外征战之际,同时丝毫不放弃在内政上实施改革。以图建成一个全新的有自我革新能力的体制。“生生不息”才能长久。躺在前人的功绩之上,失去自我造血功能者。只需一个小小地伤口,便足以使其毙命。
但李昪并未驳斥单廷珪的话语,众将正在兴头之上,如果去扫他们之兴,就容易失去人心。即便他本人对于称王称霸并无太大野心,却也不得不为了这追随他的人着想。这些四方的谋士勇者,官吏将士,都是为了‘博得身前身后名’的梦想而流血、牺牲,若不能给予他们相应的回报,怎能让麾下将士搏命?
“三军于定州休整两日,等待谢铭水师赶来会合。此后挥师西北,夺取蔚州、应州、云州,史弘肇,你仍为此战先锋,高行周为你之助臂,我与你两万精锐,这两日里别人可以休整,你与行周可要多加辛苦了。”
“是!”史弘肇、高行周挺胸应道,在其余诸将羡慕的目光之下,两人觉得能担此重任,实在是分外荣耀。
“且慢!”两人脸上的兴奋之色,显然让有人恼了,旁人顾及史弘肇与李昪地关系,此人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儿,只有他想不到之事,而没他不敢做之事。
“为何不让我为前锋?”单廷珪双目一翻,猬须根根倒竖,很快又补了一句:“史将军与高将军打这定州,早就累了,该让他们歇息歇息,还是换我为前锋吧!”
“正是,正是。”元行钦、李山海也同声喊道,“让他们去打得痛快,却让我们闷在后面,大人也太偏厚此薄彼了。”
史弘肇嘿嘿笑了起来,众将争先,这可是件好事,哈哈道:“放心,我会留下些敌人让你们解馋的。”
“你所过之外,还会留有敌人?”李山海撇嘴轻声道,在原幽州系的将领中,他与元行钦是少数未曾领兵出战者,而且在飞狐关关下双双败给了王处直,心中早有些闷闷不乐,自觉在这些曾出战过的将领面前低了一头。
诸将的奋勇争先,倒让李昪有些作难了,他叹了口气道:“其实我比你们都要想上阵搏杀,我起自行伍,每战必于最前,如今身为三军之帅,反而没有了上阵地自由。”
说到此处,还瞪了微笑着的敬翔一眼,很明显,敬翔是约束他上阵自由的一个重要人物,自那次于阵前迎击王处直以来,敬翔不知多少回旁敲侧击,以所谓“为帅者当运筹帷幄”、“斩敌夺旗为将者所为”、“将帅各有其道,为帅者不可逞勇与将士争功”之类的话语,将他谏得早就服了,因此这一次直接令史弘肇代他为锋锐。
“何不分兵两路攻敌”。高行周轻声插了句,众将相持不下,若能分兵两路,则至少可以多派一个先锋官了。因此此言一出,单廷珪与元行钦等都表示赞成,史弘肇虽觉不馁,却也一时无法出言反驳。
“兵分两路,我军实力分散,只怕难以持久,我军利于速决而非消耗。”刘知温此时插言道,他在相争的众人之外,因此反而能比较冷静分析。
敬翔用折扇敲了下手:“正是,我军有如一只手,集中一路有如握紧拳头,揍谁谁都无法承受,但若是分散,则好比五根手指,随便哪一根都只能伤敌而不能致敌以死路。况且,我军除去夺取晋西北之外,前要防晋轻骑自太原来袭,后要小心镇州李存勖的十余万大军,更有杨师厚十万大军意图不明,如不能在敌发现我意图前实现战略目标,便只能退回幽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