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九章 遇袭

第九章 遇袭(1/2)

目录
好书推荐: 市长千金爱上我 混沌谱 飞升之后 傲临天下 新三国策 上帝的通假字 胡作妃为 重生之机甲时代 都市之古武风流 福临天下

李淮庸和欧阳杰两人只在汉蒙城呆了二天时间,就全体起程,在波雅尔科无等人的带领下,出城向北继续前行。

李山把他们送出十里路才返回,他在汉蒙城中虽是一城之主,但军衔和李淮庸,欧阳杰两人差了三四级,两人又是唐王的特使,虽然李山对波雅尔科无等人的欺骗恨的牙痒痒的,但看在李淮庸和欧阳杰两人的面子上却拿他们无可奈何,只是想到以后再有俄罗斯人闯进汉蒙城来,如果没钱住宿,吃饭,恐怕就不止让他们扫雪那么简单了。

此时已是五月了,若在南方,大地早已是一片苍绿,在汉蒙城以北的地方却是刚刚春暖花开,嫩嫩的小草才钻出地面,它们的头上还顶着洁白的雪花,到处是雪水融化形成的溪流,不时有马车被陷进坑中,任凭赶车的人怎么鞭打马匹都没用,陷进去的马车还是一动不动,只得停下来用人力搬下一部分货物再前行,整个出使团前行的度简直象蜗牛一样爬行。

由于商人低估了此行的困难,他们以前都能从唐军的各个城中取得补给,所以带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瓷器,茶叶,丝绸等货物,而各人带的粮食都很少,到了汉蒙城,得到了俄罗斯人的指点,只得拼命加大粮食的采购,汉蒙车粮食虽然有,可是没有那么多拉粮的马车,商人们只得在本来已经沉重的马车上又加上了一部分粮食。才使得马车分外难行。

李淮庸看着前进地度皱起了眉头,对欧阳杰道:“欧阳大人,这样行下去太慢了。必须加快度才行。”李淮庸虽然是正使,但级别上和欧阳杰是平级,对欧阳杰的称呼上也颇为尊重。

欧阳杰看了看眼前的度。叹了一口气。把波雅尔科无叫来。问道:“波雅尔科无先生,请问一下,以这样地度走下去,要多久才能到达贵国府。”

波雅尔科无道:“主人,我不得不提醒你,这样走下去。两年也到不了我国府。”

欧阳杰看了看前后数里远的队伍,道:“看来只有让他们减负了。

波雅尔科无弯了一下腰,完全是用谦卑的口气:“主人,你是睿智地。虽然这里面也有我地十分之一货物,我也不得不说要丢下一些车中地宝贝了。”

欧阳杰只得命令士兵传令,让各个车队最少丢下四分之一的货物,否则跟不上大队,就要把他们丢下不管了。

各个商队听到命令,愁眉苦脸的开始卸下自己的货物,在这个见不到一点人烟的地方,若是与大队走失,毫无疑问就意味着死亡,货物虽然重要,但没了命,什么也没有了,不过,他们对每样东西都啥不得,担搁了一个多时辰,还是没有御下足够的货物。

波雅尔科无看到地上丢下地瓷器和茶叶等物,也心痛的要死,他建议道:“主人,粮食可以多丢掉一点。”

欧阳杰奇怪的道:“你不是说我们要走数月沿途都没有城市补给吗,丢掉了粮食,我们吃什么?”

波雅尔科无道:“打猎,主人,我们可以通过打猎获得一部分粮食,我们就是靠打猎获得补给,才一路走过来的。”至于到底他们是靠打猎获得地食物多,还是靠抢当地土人的食物多,他们自己心知肚明,这当然不能说出来。

欧阳杰想了想,这倒是一个办法,只是打猎需要时间,而且这么多人的粮食也不可能全靠打猎来获得,至少得留下一半的粮食,其他的除了打猎外,还得省吃俭用才行。

随着欧阳杰的又一条命令传了下来,整个商队顿时欢声雷动,对商人来说,粮食在这批货物里当然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丢掉一部分也不会心痛。只是开始欧阳杰严禁丢掉粮食,自己也担心丢多了没有吃的,才没有敢多丢。

这条命令一下,卸车的度陡然加快,欧阳杰在附近找了一个干燥的山洞,命令卸下的东西都搬进来,以防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这样又担搁了一个多时辰,才忙完了卸车的任务,车队的前进度马上加快起来,比以前快了一倍都不止。

整个车队已经走了一个月多了,有了波雅尔科无等人的带路,一路上都先行避开了蒙古人的部落位置,而且路也越来越好走,雪已融化的差不多,溪流也少了起来,再也不用象以前一样,一天车队至少需要趟过数十条大小不同的溪流,如今一天才能碰到一两条,而且对马车的行进都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让俄罗斯人都出突意料的是一路上的猎物多的让人难于想象,根本不需要欧阳杰等人特意去寻猎,许多时候商队都会碰到大群的动物群,前几天,更是遇到了一队高达万头的黄羊群,欧阳杰的三百多名护卫围猎了一千多头黄羊,若不是担心多了也吃不掉,还可以打得更多。

欧阳杰看得感慨万分,对李淮庸道:“这些地可都是宝地啊,而且现在都无主,我军若不取之,终会交给别人,可惜那些大人从来没有到过此地,都认为荒凉无比,口中说弃就弃。”

李淮庸和欧阳杰两人的出使当然不是只有和俄罗斯贸易这么简单,唐王还交待他们必须了解沿途的地理,部族情形,把唐军重臣对汉蒙以北之地的看法也告诉了他们,让李淮庸和欧阳杰两人得到详细的资料,好让说放弃此地的唐军重臣心服口服。

李鸿基当然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强行派兵收获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可没有大臣的支持,做起事来未免要事倍功半,进入这样荒凉的土地,士兵地战力只是一小部分。后勤更加重要,若是没有后方齐心协力的支持,占领了也会守不住。

李淮庸初次得到任务时只是凭着一腔热血。不甘埋没于礼部的无所事事中,听了欧阳杰地话,回头望了望行程。也道:“是啊。以前不出塞不知草原的情形。如今我们走到了草原,又以为北方更加荒凉,可是也别有一番风光。”

欧阳杰笑道:“李大人,这恐怕是我们汉人第一次踏入这块地方,你说我们会不会名留青史。”

李淮庸道:“我们是第一次倒不见得,不过只要以后我军取了这些地方。后人提到此地的收取,就不能不提你我二人地名字。”说到此处李淮庸突然想到了二句唐诗,“阳鸟南飞夜,阴山北地寒。汉家征戍客,年岁在楼兰。”不觉念了出来。

欧阳杰听了,身上地热血涌了上来,道:“好一个汉家征戍客,年岁在楼兰,可是我们这个地方却不知是何名字,大人作地好诗。”

李淮庸脸一红,道:“这可不是我作的诗,这是当年大唐诗人的出塞诗,我大唐极盛之时,将整个西域全部控制住,汉人就象今天的你我一样,从长安出,要走大半年才能达到楼兰,可惜后来大唐衰弱,西域也不复为汉人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