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 招安 第十一章 计赚(下)(2/2)
至于蔡京复相一事,虽然对高强的影响最为严重,许贯忠倒以为不妨放到最后来处理。一方面蔡京刚刚罢相,而且官家对他颇有疑忌之意,短期内不大会考虑重新起用,另一方面蔡京最大的威胁是张商英,俩人不分出个高下雌雄来,蔡京是不会再树立高强这么个敌人的。
而梁士杰虽然是高强属意的宰执人选,但这个目标在目前来说过于理想化,只能放到最为次要的地步来考虑,按照许贯忠的说法:“至不济,将蔡京,蔡攸,梁士杰统统打倒在地,衙内自己去作宰相,又有何妨?最多是多花些时间,大宋地元气多伤几分而已,衙内纵然花上七八年,等到三十岁再拜相,那也是本朝未有的盛事了。”
许贯忠说的轻松,高强却听的冒汗,再等七八年?好么,那时节都到宣和了,海上之盟一签,就凭大宋眼下手头这点家底,折腾不了几年就得完蛋,本衙内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不要到时候国破家亡,剩下本衙内开着大船跑去日本,造了天皇的反而后再反攻大陆……这味听着怎么有点不对?罢了!
这只是最坏的打算,事情大有可为,远没有到这种程度,高强收回自己地遐思,将视线转到眼前最为急切的问题上来:“适才你说,干掉陆谦乃是眼下急务,却未说究竟该如何下手,想必是有了定计?”
许贯忠摇头:“不曾有定计,还得与衙内商议则个。”
“呃……”高强觉得这夏天的太阳有点大啊,背后冒汗……说到阴谋诡计,他其实并不擅长,以往的几次突出表现,其实都跟他了解历史或者水浒书中的情节有关,这次要实打实地把自己的一个手下干掉,并且这厮还颇有些心机手段,高强不免心中打鼓。
见高强沉吟不语,许贯忠便道:“衙内,若是并无良策,何不叫石三郎过来商议?前次议事,石三郎就曾提出先行解决陆谦那厮,现在看来,这倒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高强连连点头,对方既然是武将,交给石秀这种行动派来解决那是最好,当即吩咐人去请石秀。
石秀下处就在太尉府旁,片刻即到,听说高强决意以最快速度干掉陆谦,拍手叫好,若不是顾着高强这个顶头上司的面子,定是一堆“我早就说了”云云。
说到这类定点清除,石秀显然是行家里手,他当初在大名府内受杨雄之疑,外无奸情实据,却干净利落地将潘巧云奸情案翻了个底朝天,手段何等爽脆?现今经过这几年的历练,一手掌控了中原偌大地面的江湖市井,麾下人众无虑数十万,堪称中国第一教父,自然更加今非昔比。
只片刻间,石秀就拿出了三套方案:上策,命陆谦出征,战场上安排人手暗算他,有道是刀枪无眼,这么死法谁也没话说,至于作战对象,不妨交给梁山宋江;中策,石秀直接组织高手刺客,设法刺杀陆谦,不过此人向来机警,本身武技过人又常在军中,恐怕时机难觅;下策,借着高俅这太尉地势力,设法栽赃嫁祸,用军法处置他,只是这法子费时更久,仓促间怎么安排得天衣无缝?
高强听到这里,脑中灵光一闪,忽然想起水浒书中关于陆谦地情节来,拍手道:“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