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种兵格斗(转载喜欢散打的朋友可进)(1/2)
(一)、一般部队不同的是特种部队的格斗技能无声搏杀技巧,各部队都有一套属於自己的格斗技,例如某地除了海军陆战队的莒拳、保一维安的美式近身博击外,各单位对於空手道、柔道、跆拳、擒拿与自由搏击等武术也都有着相当程度的训练,另外,如伞兵部队的陈派太极、陆战特勤揉合泰拳、美式拳击、咏春的自由搏击以及第一警官队的十字拳、四门拳,栽地的特战部所习的武术堪称世界之最,而比起日本空挺团的空手道、韩国叁栖特战队的跆拳、泰国眼镜蛇的泰拳与美国海豹的格斗术(综合美式拳击、泰拳、摔跤、柔道与空手道的一种拳法),特战部队所使用之格斗技显然胜出许多,不但集各家之长,更是发扬中华文化之精要。
但个人却偏爱由李小龙所提出的截拳道并经其後门人改良而成的截击道,此种格斗格技,入手容易、杀伤力强,且力道收发控制上甚易掌控,尤其适合已具备武术根基者使用,但由於截击道反应快、不需准备动作、无固定招术、可见招拆招,因此遇强则强,遇弱益强,且在体型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更可发挥强大灵活的战斗性能,不过由於此种格斗技霸气甚强,几无守势,每招都是进攻,且要求一击必中,对於讲究仁道的中国人而言似非正道,也由於此种格斗技过於霸气且无一般印象之正统形象,我国各级部队与一般民间人士习者不多,也一直未曾真正得到应得的尊重。但在以色列伞兵部队、德国GSG-9、挪威海军猎杀队、挪威陆军猎人小组、义大利蓝色小组、与美国联邦调查局人质救援小组之间,此种高级格斗技一直是这些单位之内部高级课程,并且也如高机密的装备与情报一般的不轻易示人。不过「天下之道,殊途同归」在各级单位间的格斗与搏击课程的名称、训练方式与派别或有不同,但基本道理则都是相同的。
以下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基本入门的格斗技。在谈格斗技之前我们必需先了解人体构造中的弱点,也就是格斗技中甚为重视的攻击点(ATtackPoint,ATP),这些攻击点所在位置与中医所提及的十二大穴相近,分别位於眼、鼻、颚、喉、肘、腕、胸、腹、膝、腰、颈与後脑等部位,当然这些都还可再细分,如头部还可分为玉枕、人中、泥丸、太阳四大死穴,但大体而言,能在格斗技中准确的控制并制压这几个部位的话,就算输也不至於太难看了,我们分别就一对一空手近身缠斗中几种常见的情况作简单的入门讲解,条件为双方身材、体力相同,如何在被制压的情况下解脱,并造成反制:
锁颈解脱法1
当被人以双手正面扼颈时,针对其手臂作反制的前提有二:若非先制造对方分神的机会,就是本身的力量必需大於对方,仅在任一前提成立的情况下,针对手臂施力作锁颈解脱才可能成立。因此以双手合拳伸於敌两手间之面前,击其鼻梁,当敌因受痛而头向後仰时,顺势化拳为掌,予敌下颚一击,趁势张臂化敌扼颈之双臂,以手或绞、或擒、或抓、或拿敌之手臂,顺势半转锁於敌後背,同时下盘使劲,或绊、或踢、或压,制敌於地,趁势以单膝压敌背於地,完成解锁反制动作。
锁颈解脱法2
当敌位於身後以立姿、单臂锁扣或双臂绞扣咽颈部位,若想以擒拿手解锁并反制敌臂之大前提为:本身之臂、腕力须强出敌甚多方可顺利完成解脱,而在条件相等时,解锁动作有叁:
1.过肩摔法:
当敌位於身後以手臂锁己身之颈时,直接以自己双手反手扣其腕於自颈前,同时下身曲膝蹲身,上身前弓扭腰转跨,顺势将敌身由後背直接摔出,此同时敌腕仍受制於我,敌被摔於己身前时,以肘腕擒拿术,制敌前臂於其後背,完成反制解锁;同理,以双手直接向後延伸锁扣敌後颈,直接摔出亦可;但若敌上臂强而有力,无法顺利完成反制时,可以左脚勾敌右脚,使其右下盘空虚,此时改用右脚单膝着地,趁势摔出即可,但若敌身长,无法摔出时可改用下法。
2.反手压制法:
若敌以其右臂锁颈,则其身必位於左肩後,反之亦然,此时上身扭转右前左後,右高左低,此时左肩趁势滑入敌右腋下,以左臂大转反压於敌右肩,同时伸出右手与左手完成锁扣,同时用力压敌右肩於己之左肩下,将原先受制於敌右前之势转为敌受制於己身左前下方之势,再以擒拿术绞敌臂於後背,完成反制解锁。此动作使用时需注意使力点,压敌右肩时需用力於右肩锁骨或上臂中段,即叁角肌顶点,叁头与二头肌隆出之中侧位置,此二处为上身最弱之两点,若无法顺利完成反压制动作时,也可用力将敌锁骨或上臂骨直接绞断,削减其後续战力,但若敌筋强骨健或滑力技巧高明时,则可改用下法。
3.反手点压法:
同第二招,将左肩滑於敌右腋下後,伸左臂於敌右肩上,但改以左手手指直接覆於敌面目,并以指尖用力施压於其双眼或鼻两侧之闻香穴,或两指反钩其鼻孔向後钓起,使敌因吃痛而使头向後仰,手上施力亦会因此而稍减弱,趁势挺身使敌正面完全暴露於己身左侧,此时可用右手给予其致命的一击,或以右手拿其右腕,过顶擒拿於其後背,完成解锁反制。当然,以上所提及者只是一些极为基本与粗浅的制压与反制压脱锁的基本招术,与真正的格斗技仍无法相提并论的,另外,如战斗刀法、无声击杀技、特种工具格斗技(使用绞杀器、钒线等一般不常见工具),以及种种摸哨、暗杀技巧也都是特战队员所必须学会的,不过基於种种安全与保密因素考量,这些技术都不便对外公开,因此也在此持保留态度。
(二)、军警抗暴格斗术
军警抗暴绝招是广大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指战员、公安保卫人员及其他从事社会治安的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技能。这种技术技能在抗击暴力格斗和防身自卫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如动作简炼,朴实无华;击打要害,一招制胜;反拿关节,易于擒获;攻防兼备,巧于变化等。这些特点都是在实用性的前提下体现的。
所谓军警抗暴绝招的实用性,就是学习和掌握这种技术去制止暴力犯罪行为,擒获暴徒。简单地讲,也就是军警抗暴绝招的用途及其作用。下面仅就军警抗暴技术的几个显著特点做一简要阐述。
一、动作,朴实无华
军警抗暴的技术动作是根据其使用的目的编写而成的,所以动作过程力求简炼。一招一式非打即拿,除攻即防,拳出则着,抬脚则中,动作朴实而无花架。其技术动作的每一个招式(手法、身法、腿法)都有一定的目的和作用,而且动作都非常简炼。它不追求所谓的动作舒展大方,潇酒飘逸,而讲究的是虚实分明,敏捷灵活。因为在实际抗击暴力过程中,要有出战必胜的信念和分秒必争的时间观念,所以任何一个虚假和华而不实的动作都会对执法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和危害,甚至会出现不应有的伤亡,不论是徒手还是使用器械的攻击都是如此。例如,在徒手夺凶器的时候,要根据暴徒手持凶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夺凶器技术动作。实际运用夺凶器招法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身体活动过程。这种身体活动是按照不同凶器的击、刺、劈、砸、抽等运动轨迹,采取相应的身体运动形成和步法。如果在徒手夺凶器过程中稍有华而不实的动作,不仅不能顺利地夺取凶器,制服暴徒,反而会受到凶器的伤害。这一点是显而易见。
军警抗暴绝招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是根据抗击暴力的任务和目的编写的,所以技术动作简炼,朴实无华,是军警抗暴技术的最显著的特点。
二、击打要害,一招制胜
击打要害,一招制胜,是军警抗暴绝招的又一主要特点。军警抗暴绝招的技术动作是遵照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编写的,是按照人体表面要害部位的弱点及其受外力击打后机制机能的变化而定的。因为人体中各部位的肢体和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部位的正常活动要受到其他部位的协调配合或制约。如果某一部位受到击打,那么其他部位的功能也要受到一定的阻碍或失去正常的活动能力。正因为如此,《军警抗暴绝招》一书中技术动作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击打要害。在实际的制敌抗暴活动中,暴徒的某一害瓿位一旦被击中,那么其身体的其它部位或整个机体就会丧失活动能力。例如:在徒手与暴徒格斗时,暴徒用右直拳击打我面部,我左臂由下向上架挡,左小臂内旋,用左掌反砍暴徒颈部右侧,其结果是轻者使暴徒头昏目眩,重者可使其肢体活动功能受到障碍,甚至终身残废或死亡。由这个动作的例证,不难看出“击打要害,一招制胜”这一特点的重要性。
三、反拿关节,易于擒获
军警抗暴绝招技术动作的第三个特点是反拿关节,易于擒获。一旦出现暴力活动,在抗击暴力的过程中,其重要的问题是制止暴力犯罪行为,擒获暴徒,这是反暴力斗争主要的任务和目的。鉴于此,与暴徒的格斗就不同于一般的打斗,而它常常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自身生死存亡的大事。
所谓反拿关节,是指军警抗暴绝招的技术动作是利用人体关节的活动规律和和活动范围而实施的擒拿动作,这种擒拿动作是在踢、打、摔的配合下进行的。根据解剖学的观点,当人体中的一个或几个关节遭到暴力的控制和束缚,人体局部肢体的活动能力就会受到一事实上的限制,这就是擒拿术常讲的“拿其一点,而制全身”的道理。例如“锁喉”动作,在与暴徒格斗时,由背后锁住其颈部,不仅使暴徒头部不能进行正常的活动,同时也由于其颈部被锁住,咽喉呼吸道受到外力的压迫,致使其呼吸困难而造成大脑缺氧,整个身体也随之丧失了正常的活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能轻而易举地擒获暴徒。这个技术动作不但限制了暴徒行凶犯罪的活动能力,同时也为擒获暴徒创造了有利条件,以达到抗击暴力,擒拿罪犯和制止暴力犯罪的目的。为此可以说,反拿关节,易于擒获,是军警抗暴绝招技术动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四、攻防兼备,巧于变化
在格斗中,攻和防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军警抗暴绝招的技术动作也涉及到了进攻和防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在暴徒实施暴力犯罪之前,尚未形成抗击暴力的活动。一是暴徒实施暴力,那么任何语言的劝阻或政策的感化都无济于事。而通常的情况则是徒手或利用武器、警械等其它条件与暴徒进行实际的格斗,并擒获他们。在格斗中,如果只有防守动作没有进攻动作,那么只能处在被动地位,如果只有进攻动作没有防守动作,一旦进攻动作失误,那么对手就会乘机而入,由此带来不应有的危害。军警抗暴绝招不但有直接进攻的动作,而且还有积极防守,以退为攻和解脱后进攻的动作。所以说,军警抗暴绝招的技术动作是攻守兼备。
所谓巧于变化,是指暴徒在实施暴力犯罪时,不分场合、地点,手段残忍,穷凶极恶,所以我们采取抗击暴力的手段也就不能平平淡淡地进攻和防守,单一地强调姿势和条件。而是要根据暴徒施暴时各种不同的身体姿势、站位,不同地形、地物及手持的不同凶器,采取相应的招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制服暴徒。这就要求运用技术动作不能单一,而要巧于变化,应变于抗击暴力格斗过程这中。
以上从理论上和技术动作上分析了军警抗暴绝招技术动作的攻守兼备,巧于变化的特点。这个特点体现了军警抗暴绝招技术动作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它有利于保护自己,打击暴徒,即能有效地防身自卫和准确无误地制止暴力犯罪,最终擒获暴徒。
在好的招式在科学的技术,身体的素质不过关也白搭,首先得身体锻炼的强壮了才能谈论什么技巧。
浅析各国特种部队格斗技巧对比
各国的特种部队格斗术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并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弊端,现比较、分析如下。
美军特种部队的格斗训练,一是科学性较强,并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格斗训练。例如对人体各要害部位的击打,用什么方式打击最为理想,击打后会出现什么效果,不这样做又有何危害等,均分析得条条在理;二是动作易学实用,没有花俏招式,且反擒拿、摔打、夺械等技术确有一招制敌的效果;三是强调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擒敌的目的可以不择任何手段。而且只有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才使用人体部位打击。并允许采用致敌昏迷、死亡的技术,以强化士兵的实战能力。在这方面,美军虽做得不错,但由于格斗瞬息万变,风云莫测,因此在灵活性与变化方面都要略逊于中国功夫一筹。
理想的军用格斗术,应是各种技术的科学组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在我**警格斗术中,便有不少动作组合,如打中有拿、拿中有打、打中有摔等。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变能力,但我国的反拳击、反摔跤,却是个弱项。
西方国家的军队中盛行拳击、摔跤,这虽符合易学、实用的格斗要求,但由于技术单调,故实战格斗威力自减。因拳击手在远距离格斗中,绝对占不了善长腿法的人的便宜。即使是贴身格斗,在强劲的膝法攻击之下,也会轰然倒地。而腿法则是中**警的拿手好戏。以中国武警总队散手队为例,他们便以高超的腿功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此外,摔跤虽然适合于中近距离格斗,但没有打、拿技术的配合,交手时也很容易吃亏。从上述情况分析,我国的军警格斗技术确实比较全面,但不足之处是没有注重研究外军的优秀格斗技术,致使技术针对性不强,当然也影响了我军格斗术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与国外特种兵格斗教材相比,我国的教材在理论分析方面显得不够。这样就使侦察员对擒拿格斗威力心中没底,况且平时训练总不能拿战友做试验品来检验技术的效果,实战运用时即使有所体验,也尚欠全面,没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也就难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此外,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军队格斗术,均采用了升段考核方法,而且对每一段均有拳打、脚踢的速度、力度的具体要求,以及擒拿格斗的动作要求。这样做不仅拉开了军警格斗的档次,使每个军警战士对自己的格斗水平心中有数,而且奠定了军警格斗的基本功。这种类似文凭的段位考核,对格斗训练走上正规化、科学化道路,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军警在这方面则-直是个空白,即一年兵、两年兵、三年兵,学的内容都一模一样,因没有明确的基本功考核要求,故很难体现出真正的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
再者,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特种兵格斗训练,还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弊病,那就是没有把气功列入格斗教程。而气功中的‘铁布衫‘功、一个月训练下来,抗击打的能力即令人刮目相看,且出拳可碎砖石,插指可洞牛腹。其功效是提高基本功训练的10一20倍。
只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差距,有差距才能改进我们的格斗训练。中国武术源远流长,乃百术之祖,只要我们能汲取他人长处,认真改进格斗训练的结构,我们完全可以在世界军、警格斗训练中稳操胜券。
面部要害主要为鼻和三角区。
外鼻位于颜面中央,是由骨和软骨构成的骨性结构。面三角区是指面部鼻根以下,鼻尖以上,鼻两侧至嘴角外的三角区域。打击鼻、面三角区,不仅可以直接损伤鼻骨,而且常常潜在着生命危险。
1、鼻骨损伤的直接后果
外鼻和鼻腔都是由骨和软骨作为支架,直接覆盖皮肤而构成的。由于鼻软骨的存在,使鼻部的骨性结构变得脆弱。同时,鼻表面和鼻腔内都缺乏皮下组织,既没有丰富的肌肉,也没有脂肪。外鼻孔内,皮肤与软骨膜直接相连。深层鼻腔内,鼻粘膜直接覆盖鼻骨和鼻软骨。因此,鼻损伤发生时,疼痛十分剧烈。此外,鼻骨两侧有两块很小的泪骨。泪骨簿而脆,压迫泪骨,可致使鼻翼酸疼,泪流不止。鼻部遭钝性暴力打击,如拳击或钝器打击鼻梁,可将鼻骨击碎,造成鼻梁塌陷。暴力作用在鼻梁上方时,造成鼻梁正面塌陷,出现鞍状畸形。暴力作用于鼻梁一侧时,则出现打击面同侧鼻梁塌陷,对侧隆起,鼻梁歪斜。有时暴力打击鼻梁一侧,除鼻骨被击碎外,还可以累及下眼眶骨折。鼻骨被击碎,可使鼻内大量出血,疼痛异常,并使两眼泪流不止,造成暂时视力障碍。
2、鼻损伤的潜在危险
鼻腔周围有很多含气的骨性腔窦,称为鼻窦。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这些鼻窦外通鼻腔,并与颅腔相连。鼻骨损伤常常累及鼻窦。鼻窦损伤一般都比鼻骨损伤更为严重。额窦、筛窦、蝶窦损伤,常常形成颅底骨折,使脑脊液从鼻腔外漏。上颌窦项壁的裂伤,可造成眼球内陷,出现复视。筛窦损伤,可以因视神经受到压迫而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脑脊液自鼻腔外漏,是鼻窦损伤和颅底骨折的有力证据。鼻骨损伤后,脑脊液外漏常常和大量的鼻出血混合在一起,从鼻腔里流出,很难一目了然地辩认。判断是否有脑脊液外流可以把鼻腔中流出的颜色浅谈的液体滴在纱布或吸水纸上,初果血迹周围很快出现一圈被水湿润的环行红晕,脑脊液外漏即可确定无疑。
脑脊液外漏的真正危险在于逆行性颅内感染,导致脑膜发炎,鼻窦裂伤使颅底骨折与鼻腔相连通,外界细菌随时可以逆行侵入大脑,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因此,脑脊液鼻漏发生的,应任其自流,切不可以为止血或阻止脑脊液外漏而冲洗或填塞鼻腔,以免危及性命。
3、鼻腔出血的潜在危险
鼻梁遭暴力打击后,鼻腔大量出血,这在平时非常多见。鼻部血运丰富,有鼻背动脉、额内动脉、内眦动脉及筛前动脉等四条动脉分布。而且鼻粘膜血管又极容易破裂。因此,不论鼻损伤轻重,鼻出血都很容易发生。
鼻腔出血的危害并不在于失血本身。其真正的危险是在鼻内出血,流经咽喉引起误吸。在鼻腔后部,由于鼻咽相通,因此鼻腔后部的出血或鼻窦出血很容易误入呼吸道,阻断呼吸,引起呛咳或造成窒息,而危及生命。有人习惯于鼻腔出血后,将头部后仰,试图以此来止血。实际上,这种作法更容易使血液流入呼吸道,是很危险的。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将头前屈,以口代鼻进行呼吸,以避免误吸。
4、面三角区破损的潜在危险
面三角区又校称为面部危险区。暴力打击面三角区,只要不发生表皮组织破损一般危害不大,但面三角区表皮破损,却可以造成致命的后果。
在面三角区内,神经、血管分布极为丰富,尤以静脉血管的分布较多。面部静脉结构特殊,都没有静脉瓣,因此容易造成血液逆行。而面部静脉血液的回流,多要经过面深静脉及眼内眦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因而,面三角区破损,外界细菌极易通过面部静脉,向整个头、面部扩散,并沿面部静脉上行侵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诱发脑膜发炎,导致生命危险。为此,面三角区外伤无论出血多少,都不可以直接用手挤压或用不洁物捂按,以防细菌感染,侵人大脑。
(三)、格斗技巧的探讨
格斗技巧的探讨(一)
与爱好军事和武术的朋友一起探讨一下格斗和其他军事方面的技能,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提高哦!传统武学讲究的主要是强身健体,对直接攻击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历史上的无数武林高手几乎都是在修炼N年后才逐渐依靠强健的体魄顿悟出杀人的技巧。
但在战斗中需要的是精确的杀戮机器,每个战士不可能有比较长的时间领会武学浩瀚的内在后再顿悟出杀人的技巧!
所以格斗的产生类似于武术的速成班,抛弃大量不实用的花哨动作,把最终目的——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杀死对手,保存自己放到了首位!
个人以为,格斗技术包括五个原则:
1、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
2、以最大的力量攻击敌人最脆弱的位置;
3、在攻击敌人并使其失去身体平衡的同时,必须尽量保证自身的平衡;
4、善于借助敌人的动作增强自己的攻击力量,也就是传统武术中的‘四两拨千斤’;
5
、在准确掌握每个格斗基本动作的前提下,通过锻炼、对练甚至实战,不断提高攻击动作的速度、准确和力量!
格斗技巧探讨(二)
在这里首先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攻击敌人!
1、在进行徒手格斗时,自己的生命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应当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制服敌人,总之就是什么招管用就用什么招,千万别不好意思啊!
常见的招数有朝对手脸上扔沙土,用身边可以找到的东西(以战场上为例)比如挖战壕的工兵锹,构筑工事的钢筋、随身的钢盔、皮带等等等等打击对手!(如果在大街上那就用传统的十八般兵器好啦~比如斗殴兵器谱上的第一利器——板砖,还有折叠凳西瓜刀高跟鞋啤酒瓶子等等等等)
如果运气实在不好,找不到任何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屁股后面一摸,假装掏出个飞刀暗器什么的向对手投掷,使对手退缩或闪避、遮挡,如对手出现上述动作,可利用其迷盲之际向其迅猛攻击,并将其置于死地!
2、如果真的什么武器都找不到,则应该运用你自身的武器了!
比如:
手掌外侧——手指紧紧并拢伸直,使手掌外侧尽量坚硬;拇指紧贴食指。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任何一个受过训练的军人都懂得的招式,稍加训练,找准打击位置,手掌的打击效果并不亚于一根木棍,至少可以至敌伤残!
小拳——一般成年人的拳头打击面大概是50平方厘米左右,但如果在握拳时,以拇指紧扣食指将手绷紧,腕关节保持挺直以手指第二关节构成打击面,用尖锐的拳刃攻击敌人,其着力更好!通常一个成年人的小拳打击接触面大概是11平方厘米,压力压强作用力什么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拳尖——也就是传统无数中的凤眼拳的改版,主要用来攻击敌人的全身比较软弱、容易受伤的部位。握拳时,弯曲中指的第二关节,相临两个手指的第二节固定住中指两侧;拇指的末端紧扣中指的指甲(一定要扣紧,要不很容易伤到手指),腕关节保持挺直,然后你看对手哪脆弱就往哪敲吧
作品相关格斗技巧探讨(三)
实拳——只要用力抓紧手掌就可以啦!但打法上的差异就多了,直线攻击和侧摆勾拳之类的就不在此赘述了,但大部分人都只习惯用拳头的正面、侧面攻击,其实用拳头小指外侧好象使用破冰锥那样锤击也相当有效的,尤其是反手攻击太阳穴,马上可以让敌人毙命,至少也让对手晕乎半天
掌后部——也就是掌跟啦!一般的动作是手指微曲,手掌后仰,尽量保证掌后部的坚硬,用掌后部攻击敌人,往往比拳头更有效果:弯曲的手指可以挖敌人的眼睛,要不就干脆从上到下逮着什么是什么一路猛抓下来!这种方法尤其适合身材不是很高大的人使用,试想一下,当一个身高165厘米的人攻击一个180厘米的对手,在近身后用掌后部攻击对手下巴,然后从眼睛一路抓下来恐怖啊
有一双上好的皮靴其实就拥有了一件犀利的武器——个人认为用皮靴的内、外侧蹬踹比用靴尖踢更有效果,因为蹬踹的接触面比较大,用意攻击敌人的手部位较小和突出外露的骨骼最为合适,而靴尖的攻击往往只针对小腿的骨骼才能显出良好的攻击效果。
当然啦,膝盖、手肘、肩膀甚至头部的顶撞攻击也相当有效,尤其是个子不高的人,利用近身攻击的瞬间以较短的发力过程抢先攻击,往往能战胜比自己高大的对手。
在这里还说个缺德招式啊——如果您使用的是某种牙好胃口就好吃啥啥香的牙膏,那么恭喜您咯!近身格斗、尤其是贴身缠斗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秒钟时间发挥你的生存本能,就有可能改变格斗的结局。当你的门牙狠狠地咬在对手的颈动脉或喉结上的时候,估计你还没怎么使劲,对手已经给吓软了
作品相关格斗技巧探讨(四)
好了,现在聊聊用最大的力量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地方和如何保持格斗中的身体平衡。
用最大的力量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地方,这个原则不但适用于格斗,也同样适用于作战。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对手总有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也一定有疏于防范的漏洞。
根据实际情况,用最大的力量攻击主动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地方,可以取得速战速胜的效果!积极进攻是徒手格斗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积极进攻才有可能制服甚至杀死对手!
保持自己身体的平衡,使敌人失去平衡,是格斗中克敌制胜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不管是在战场还是在街头,在遇到敌人后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迅速调整成防守姿势,首先保护好自己才能K别人嘛~~
一般的防卫姿势有很多,这里就说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姿势吧!(别告诉我你是黄飞鸿的徒弟啊~那姿势打死我都不用,太费劲了!)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左脚跟与右脚尖基本在同一个直线上,上身微微前倾,双膝稍微弯曲,注意一定不能让双腿僵化啊!
双手成立掌,至少左手要保持立掌,这样方便拨挡对手的攻击,距离自己的脸部大概十五厘米,掌外侧向前,侧身面对敌人。这姿势有点象拳击的姿势,但平衡效应比较好,在与对手接触前,这个姿势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自己的平衡。
在与对手进行搏斗时,记得按照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重心,脚掌稍微向外斜摆以保持自己的平衡!当然,如果你自认为嗓子不错比得上张学友那记得用吼叫来乱敌精神啊~~(还记得武侠电影里出招前那些高手哈哈嘿嘿的没完没了的吧)
作品相关格斗技巧探讨(五)
格斗中利用敌人的冲力,保证自己的准确和速度都相当重要!
冲撞攻击通常出现在一些身材高大,体魄强健的对手身上,尤其是某些国家的打法中经常出现腰间发力的抱摔,肩头发力的扛摔和顶摔,这些打法的前奏就是冲撞!
针对亚洲(那杂种国家不算啊!)人均身高比欧美国家人均身高低十五CM左右的现实,对于进攻中出现的冲撞只有采取利用、闪避为主的打法,要不就太(别人我不知道,我是不去找那个不痛快,几年前和个俄罗斯军爷友谊比赛了一把,被那家伙的肩头侧撞扫了一下,我肋骨疼了一星期,喘气都疼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