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青丝一线缚虎爪(2/2)
凤吟没回头,感觉到那人狠狠瞪了自己一眼。
进了门见七寸站在柜台外手按着柜台沿生气地喷着粗气,七寸练武练出个毛病,就是总紧并着指头,不仔细看还以为他少了大拇指。
七寸看见是凤吟进来,瞪着的眼收敛了一下,张了张嘴似要继续吼下去才够痛快,一想又闭上了嘴。
手一指边上的椅子,示意凤吟坐。这或者是一种习惯性的客套,凤吟还很少受过如此礼遇,他斜一步坐过去,端端正正。
七寸还是开口了:“他从东边来,来要“挡翼”,他爹过去有难,用传家的挡翼加三条差遣,换了一条小命,”七寸不知道这个少爷是个傻哑巴似的,把他当作了少东家一样倾诉,“事隔三十年,他回来赎当,要那玩意儿!”
七寸察看了一下凤吟的表情,看到他有些不解,就缓和下来说;“档期正好三十年。”
“可,”七寸有点烦躁“可他”面对少东家,他咬掉了“***”后边那两个字,“可我根本就没见过挡翼是个什么东西!我从哪给他找去。”
“他说他这次取不回,就不回去了,他们那个破什么会内部出了乱子,他爹眼看不行了,只有迎回这个玩意儿,才有些希望,这么说吧,可能是个激感情的什么物件儿。”
七寸又看了看这个少爷,一脸的木然,或者威严,声音又缓和了几分:“那是个兵器,挺特别的,”说者他比划了一下,“柜上好象有打造的图样,东西不知道了。”
凤吟不说话,只是喉咙呱呱地咽唾沫,这是个好的倾诉对象,但不是好的谈话对象。
七寸似乎消了气,又似乎对牛弹琴更生气了。他想出门又因凤吟坐在这里不方便离开,就在屋里打转。
凤吟站起身,七寸突然现,这一年这个少爷长得真快,竟然高过了自己。整个家族,甚至整个镇子,或者每个认识他的人,都当他是个傻孩子,只有为数几人不同,七寸跟他商量的语气很让他高兴,只是他那麻木空洞的脸如同他的喉咙一样,做不出什么大的表示。
他就那么看着七寸,七寸情绪稳定了许多,他也一直是冷静的,然后两个人一起出了屋子。
那个面色铁青的人就在在人群中看着斗场,似在等待。他是身型非常好,宽松的衣服掩盖不住那种韵律,细腰乍背,双腿修长矫健,青色的脸面带着点别样的秀气,似一块玉石。就那么抱着胳膊站着,带着一脸的不服气。
凤吟挪到他娘身边,嫚子把位置让出来,凤吟靠在他娘背后,抓过他娘的手,放了一把瓜子。他娘回过头,温柔地望了他一眼,带着不冷不热的庄重,拉到身前拍了拍。
几个人起了身。
热闹的项目设在斗场,这是袁家赢来的地位,而山会的根本,是祭拜神灵的,祭台是设在河边的,有懂点典故的人说是拜祭伏羲的妹妹女娲老母,有的说是这二位一拜就拜一对。有点说不清了。从集市到河边绵延数里都是外乡人搭起的高台或者帐篷。
高台的捧个钱场,能给几个算几个,不勉强。带帐篷的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有各种稀罕玩意儿,跑马训虎耍狗熊之类的,买了戏票才能进去。
凤吟看了七寸一眼,跟着娘儿几个朝河边去了。有话道,飞杵千斤,击毫而无损,青丝一线,缚虎爪而有余。
拿到要害是一巧破千斤,因为那些千丝万缕的关联,七寸便脱不开身了。
凤吟如果不是看到他娘,或者不是陪着他娘去河边见到那高大的幡帐,他是不会把自己跟整个城镇联系起来的,而之后,他第一有了一种使命感,跟隐隐的一点不祥的预感。
谚语道,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