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出招(1/2)
政和四年,春。:ap.整理在蔡卞,萍儿先后过世,蔡京罢相的情形下,蔡影终于从长清县迈出了第一步。
第一个目标,齐州全境!尽可能多的掌握土地,这种事情顾文等人已经干的驾轻就熟,屡试不爽。同时,正式利用手中掌握的土地。毕竟北宋虽弱,仍是一个大型集权皇朝,在此之前,蔡影只能把巧取豪夺来的土地像过去的地主一样管理,分派给一批精明能干的小弟,唯一的不同之处,只是减轻了对客户的剥削而已。但现在,他既已决定率先出手,那么这些土地便成了招兵买马的资本。
占有土地,不是他的根本目的。作为一个匪类,他干的却是官府的勾当。先要把手里的土地重新分配,土地这玩意,攥在手心里是没有价值的。马上就要到乱世了,山东也是主战场之一,战火纷飞的年代,别说土地保值升值,能否留在自己手里都是很大的悬念。分土地的选,是有两丁以上的人户。得土地,蔡影可以代缴一半的赋税,但必须要出一个壮丁当兵,两丁以上的人户,可以做到一丁从军,一丁务农,两不耽误,而只有一丁的,若责其出人从军,分得的土地缺乏劳动力耕耘,等于浪费资源。因此,家中男丁越多,分得的土地越多。相同的道理,男丁越少,分得的土地也越少。
这样的分配方式,使得户丁稀缺的家庭大为不满。原来自己没有土地,别人也没有,他们尚不觉得什么。现在土地重新分配,别人都有了,唯独自己没有,一时之间,哀声载道,哭声盈野,令蔡影大感头痛。
现在商业,手工业我还都没有涉及,怎么才能解决这么一大帮人的吃饭问题呢?白送粮食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么做只会助长懒惰之风,使更多的人乐意不劳而获,久而久之,他的财力必将无法负担这个沉重的巨大的包袱。放任其饥寒交迫么,且不论那些人是否会眼馋分得土地者,聚众闹事,打砸抢烧,便是蔡影本人,也是于心难忍。就因为女人生的男娃少,一家人就注定要饿肚子吗?这道理他自己听着都感觉莫名其妙,狗屁不通。
蔡影专程为此开了个会议,大小头目全都叫了来。他大致将当前形势讲了一遍,众人均摆出思考着的姿态,眉头紧锁,集体沉默。蔡影只得将希望寄托在王成身上,但疲劳过度的王成已经开始假寐了。蔡影哀叹一声,除了砍人,各位就不能稍微动动脑子吗。关键时刻,王成的副手宋成挺身而出,道:“属下有一策,不知可用否?”
蔡影急忙说道:“快讲。”
宋成道:“大当家所虑者,未分得土地者人数众多,造成大量劳动力闲置,恐其因饥饿而引动乱。盖人心不足蛇吞象,彼辈早先无田无地,原无大碍,生民本愚,未到迫不得已,不会铤而走险,以死求财。然今见本县土地重新分配,我军又代缴部分赋税,自然眼红,不甘落于人后。他们唯一的办法,便是抢劫,掠夺。欲解此困局,当先使众人有饭可吃,有衣可穿,稳定民心,待实力进一步扩张,再依次解决彼等养家糊口之业,为之多方筹措安置。然大当家所不欲者,以钱粮养闲汉耳,此风断不可长,一旦使民众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我等将再也无法甩下背上沉重的包袱,最终被其拖死,油尽灯枯。毕竟现在并非灾年,各地百姓如若风闻我军出钱粮养人,必然蜂拥而至,以我军现在的财力,断然撑不了太久。”
蔡影见宋成所言,与他的思想不谋而合,大喜道:“兄何以教我。”
宋成道:“其一,百姓困于重税,苦于无生产工具,往往依附于地主之家,租耕他人土地,而大量闲置土地,却鲜有人问津。大当家可组织无地百姓集体垦荒,为其提供种子,农具等物,并设法抹去这些新耕之田在朝廷档案上的记录,使其得以避开繁重的税金,休养生息,积储粮米。其二,我等不是慈善家,养闲人的确不可取,但在百姓付出劳动的情况下,养一部分人,也未尝不可。大当家的心怀天下,长清等州县将来都是我们的地盘,此时正可借着天下太平之际,动人力改造城市设施,加固城防,一旦开战,恐怕没有时间再去处理这些事了。譬如修桥修路,加高加固城墙,铺设街道道路等等,都可以雇佣贫民施工,既有利于州县建设,又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职业和温饱问题,何乐而不为。其三,我山寨自劫掠不义大户之后,资金充足,粮食储备足够支撑三年之用,何不展商业,需知经商之道,乃是聚敛财富的选捷径,今后我等若是揭竿而起,难免会陷入持久战,打仗打的是什么?无他,钱与粮耳。把商路控制在我们自己手里,还有一个益处,便是可以增加许多工作岗位,安置独丁人户。家只一子,必不愿使其从军,一旦战死,将举家困顿,失去生活来源,商人在尘世中地位虽贱,却相对安全,是此等人户最合适不过的岗位。”
蔡影闻言大喜,宋成所言,当然算不上尽善尽美,却开启了他的思路。久处大宋,我几乎习惯了宋人的思维方式,这番话有如当头一棒,将他从传统的思维里解脱出来,得以用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大悦道:“宋成你有此大才,我必重用汝。”
宋成脸上一红,道:“属下不敢贪功,这些话,实是宋某听旁人所言,整理而来。”
蔡影笑道:“宋兄弟不贪功冒赏,坦诚直言,蔡某何幸,得与你共事,受教非小。此番言论乃何人所说,你如实道来,莫要屈了人才。”
宋成道:“是我手下李晓所言。”
蔡影想了想,道:“便是接管了长清李家的那个李晓么?”
宋成道:“正是。不过原创,却另有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