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抗倭 第五节(1/2)
何春林见周道生一下子就看了出月亮的涵义来,心里也觉得挺佩服,却不愿将这神色显露出来,假装只是随意的说道:“只是不知道这句‘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怎么解释。(本书转载文学网.周道生虽然是个道士,却同这些泰山派的武道不同,不但于修为上颇具造诣,也同一般文人一样喜爱诗词歌赋。他不假思索道:“这是一宋人的诗,作者叫做杜耒,诗的题目是《寒夜》。还有前两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既然是一现成的诗,或者真的只是单纯应景而已?”韩玄庵实在不愿在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上继续纠缠。
周道生若有所思的摇摇头:“上次的那方帕子上只画了梅花,并没有题诗。因此这两句诗一定是要传达某些意义,绝不可能没有用。我们想想,既然要动攻击,那就得有时间、地点,现在地点已经清楚了,时间却还不明。”
何春林道:“时间不也有了么?就是晚上,这诗的第一句,什么‘寒夜客来’,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因为‘半夜’这个信息已经用月亮传达出来了,因此便不用再画蛇添足,加上‘寒夜客来’。”周道生补充道。
吕振海半天都没说话,这时突然问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窗前的月亮本来和平常时候一样,只是因为有了梅花,所以便有所不同了。对不对?”
其余三个人都点了点头,这两句虽然是古人的诗句,却是大白话,大家都看得懂。“换成要传递的信号,也就是说,那天晚上的情况本来是跟平时一样的,但是因为岗哨有了变化,所以便不同了?”吕振海接着道。
周道生突然“啊”的一声,一拍大腿:“原来并不是说我们的岗哨没有用,而是说要把我们的岗哨干掉!”
何春林也觉得有理,正沉吟间,周道生又说:“连他们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这里也说了。这诗的第二句是‘竹炉汤沸火初红’,一定是要火攻,我们的哨塔不正好是用竹子做成的么。夜里火攻,不但能够消灭掉我们的岗哨,同时还能给他们攻来的船只指引方向,一举两得。”
何春林虽然百般不愿意承认周道生比自己高明,这时还是忍不住信服的点了点头。他有些不甘心似的,又将已经揭晓了的真相重复一遍:“半夜火攻,去掉咱们的岗哨,然后再从海上攻过来。”他突然现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既然他们打算里应外合,那到底哪天动进攻?这些负责烧掉哨塔的人,怎么知道海上的大部队哪天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