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爸爸儿子喊你到北京吃肉(1/2)
王喆没想到,周欣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回老家。
“恩,我会在北京等着你,不用担心。”
“我不怕,没人会把我怎么样。其实你现在离开,未必是一件坏事,也许那些记者没有新闻可写,风头就慢慢就减下去了,你回来后,他们的兴趣也许早就转移了。”
她既理智又充满感性地分析,判断,神色笃定,语气果断,让他对她的爱慕之外又多了几分佩服。
“但愿如此,这几天你就待在公寓,哪也不要去,工作也先不要接,一切等我回来再做打算。”
她点点头,恋恋不舍地偎依在他的怀里,两人不停地拥抱,亲吻,极尽缠绵,尽管都努力寻找开心的话题掩饰伤感,离愁别绪还是悄悄地爬上心头,气氛一时显得很压抑。自从那晚互相袒露心迹以后,他们还是第一次分开,这次小别不知不觉中竟有了生离死别的意味,对于这种不祥的感觉谁都没有点破,却都从对方的眼睛、神色中看得明明白白,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惧让他们猛然感到一阵心悸。
他们像第一次一样,不停地缠绵、倾诉,倾诉、缠绵,彼此叮嘱着,安慰着,整晚都难以入睡。
王喆到底还是回了安星县,这也是麦嘉的意思。
“回去看看,多留心,多带钱,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有事给我打电话。”
麦嘉嘱咐他。王喆明白所谓“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指的是早已散伙的剧团。剧团对他来说是启蒙之地,说是第二个家也不过分,只是不知道当初团长组建的“金凤凰”还在不在。这样想着,对回安星居然多了几分期待。遂告别何婉茹,带了周欣,可笑,由山东开车,一路疾驰。
其实,北京离安星并不远,几个小时的车程而已。望着沿途逐渐熟悉起来的地貌、风景,王喆暗暗惊讶自己这么多年怎么从来没有起过回家的念头,难道他真是一个攀高忘本的人?
当载着四人的加长版商务车终于停在那几间熟悉的破旧砖房跟前时,王喆打开车门,极力控制住马上就要奔涌而出的泪水,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并非忘本,只怕近乡情怯,想起已经不在人世的母亲。母亲——他整个少年时期唯一的精神支柱,她身上散出的熟悉的体香,她在厨房看着他吃饭时如莲花般绽放的笑脸,她对他殷殷地期待,严厉地督促,顷刻间都化作片片回忆,涌上心头,情绪一时竟无法自抑。
在破旧的院子里稍作停留,按照邻居的指引,一行人直奔乡养老院。
据邻居说,王喆的父亲年前突然中风,还是村里人帮忙把他送到了乡养老院,现在已经认不清人了。他整天精神涣散,双目无神,表情冷漠,却对儿子念念不忘。
“整天念叨你唻,说你成角了,一准儿回来接他去县城。村里让他去养老院,他死活都不去,后来是着急,晕过去了,才用三轮车送走。这不,儿子开这么好的车回来接了,还是去北京!老爷子不知道多高兴呢,这一高兴,没准病就好了。”
邻居们不无艳羡地说。
王喆把车上备的糖果、点心、酒水、熟食卸下来,让山东和可笑一一分给大家,说了不少感谢的话,才又上车离开。
乡养老院是二十多年前留下的一栋破败青砖房,二层楼,大多数房间的窗户都是用塑料布草草糊住的,夏天不透风,冬天不挡风。走到里面,房间和走廊的墙皮大多已经剥落,除了几个穿着杂色制服的护士和管理人员偶尔露一下面,几乎见不到一个神态类似于常人的老人。房间里不时传出“哎呀、喏呀”的呻吟声,甚至能嗅到因长久不见阳光而生出的酸臭味,到处弥漫着衰弱、腐烂和死亡的气息。
王喆此刻终于站在养老院大厅又脏又旧的石灰地上,养老院仅有的几个像农妇一样粗壮的护工正兴奋地围坐在他四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