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用宁波特产饯行(1/2)
门开了,魏教授一脸春风地走了进来。
刚一坐下,他就冲鲍尔先生兴奋地说:“鲍尔先生,好消息,特大好消息!你们祖国的登陆器‘新时代6号’今天早上在金州平原北部安全降落,位置我写在纸上。”
魏教授边说边把一张纸片递给鲍尔,继续说:“你可在电脑上核对一下。这个位置离明天你们要去的地方不远,我估算了一下,大约在往西的四百千米处。更激动和意外的消息是,我代表全体神州站全体队员感谢你和你的祖国,美国火星局同意我们使用你们的装备,包括一辆大型火星车,一台新型地质智能机器人,还有许多我们以后所最需要的化学试剂。所以我想,鲍尔先生,这一趟要辛苦你了。”
“不,不,我对你们中国人的友善已经感激不尽,这么多日子来,全依赖你们我才能走到今天。应该,应该,……”
“吃饭,吃饭,菜都凉了。大家别管高兴,忘了吃饭。”魏教授带头拿起筷子说。
“这个汤团冷了,我去加热一下吧。”她欠身站了起来。
“噢,这是宁波猪油汤团。”魏教授用不太地道的宁波话说了一句,然后说:“你们不知道,她可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人。所以你们看,她贪自己的嘴,桌上的榨菜,羊尾笋,汤团,可全是宁波特产。”魏教授大概因为今天高兴,所以话多了,在她身上做起文章来了。魏教授虽然没有到过宁波,但以前从她那里了解了一些宁波的风俗习惯,也吃过她带来的土特产,到底是北方人,他对那些诸如红膏炝蟹,黄泥螺等海鲜制品却不敢吃,听说吃不好是要拉肚子的。
“宁波在什么地方?”鲍尔听魏教授说起宁波,便饶有兴趣地问。
“在小金的身上。”唐教授说了一句,倒把美国人给弄糊涂了。
鲍尔迷茫地朝橱房看了看,又盯着唐教授,还是不解。他只好听着唐教授把话说了下去:“这,你中文就没学好了吧。你看她的名字里有一个甬字,甬就是宁波的简称,所以宁波就像她的容貌一样美丽。宁波在中国的东南部沿海,是一个港口大城市。”唐教授朝她看了看,道:“不好意思,我也只是路过,却没有停留过。”
“有机会我非常乐意去。”鲍尔说,这时见金甬波刚巧端着热好的汤圆出来,就冲她说:“我不知道密司金愿意不愿意?”
她因为没有听清前面的话,所以问道:“什么事我愿意不愿意?”
美国人耸耸肩,一副讨好的样子说:“听说你的家乡宁波跟你一样美,我很想去。如果你愿意做向导的话,我会更高兴的。”
“当然愿意。”她说着,把汤团放在桌子中央,坐了下来。
“这个肯定好,我试试。”鲍尔边说边用汤匙去舀,虽然他已经习惯了中国菜,但真正吃上宁波汤团的还是第一次。
这次上火星前,她在傅平那里硬磨软泡,好不容易得到同意,就带来这几样宁波特产和小吃,本来是想准备到春节吃。一看到这些特产,她就会思念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此时,美国人如此厚爱她的家乡,她爱屋及乌,甚至是感动,她也对鲍尔另眼相待。此时见他欲一口把汤团塞进嘴里,急忙大声地叫道:“no!当心烫!”
还好鲍尔才把汤团送到嘴唇上,否则一不小心滑到喉咙里,就会烫伤喉管。鲍尔一听到她的叫声,吃了一惊。她柔和地告诉他:“不是这样吃的,你应先小小的咬一口,试试烫不烫。”
鲍尔急忙把调羹从嘴唇上缩回来,说:“哦,谢谢!这圆圆的里面是什么玩意儿呢。”鲍尔送上感激的一瞥。
魏教授笑了起来:“如果不是小陈提醒,你真的是‘囫囵吞团’了,把你的喉咙烫伤。”
“那么说吃这汤团前还要买保险呢。”鲍尔幽默地说,他们都笑了起来。
接着鲍尔就按她说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咬了起来。果然这汤团又溜又滑,如果滑进喉咙倒真的有一番苦吃。他一只汤团下肚,连说好吃,大家都跟鲍尔一样,奇怪得像一个个孩子似地一齐而上,按照她的方法,一会儿功夫就把一大碗猪油汤团消灭光了。
一般他们按照太空食品的特点用餐是分餐制,但因为增加新鲜的无土蔬菜和中式菜,有时常常按照中国的用餐习惯而不分餐,因此称为混合制比较恰当。鲍尔也习惯了中国人这种共餐制,反而感到混合制来得更亲近和团结。
自从金甬波接手橱房以来,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规律,吃得也比过去丰盛,多品种多口味,而这一餐又有特别的意义,是金甬波特意安排的,为明天唐教授三人要远行的送行宴。
这一晚餐吃得特别有滋有味,而且有说有笑。在宴席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个农民伯伯突然神秘兮兮地说要宣布一个好消息,这自然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她还扯着他的胳膊,*他快说。他却偏偏卖了一个关子,盯着她一脸坏笑。
这让她似乎意识到了:该死的,一定是猪倌要捉弄我了。
果然这个农民伯伯慢吞吞地说:“我们其实都不知道她还藏了一手,她想瞒天过海,原来她的歌可唱得好哩,每天一个人躲在橱房里偷偷地唱呀跳呀。要不要让她唱一个?”当然没有人不同意的,在一片好字中,有人拍手,有人喝彩,她呢,拼命推托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