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夜袭(上)(1/2)
眼尖的老匪的观察让这股忽然冒出来的全副武装的人马的省份再无疑问,毕竟,虽然义勇军占据了吉林以来,对对于火器的管理基本上属于放任自流,甚至义勇军下属和联系紧密的一些店铺,还在一些地方公然贩卖一些义勇军淘汰下来的火绳枪,也有在与满清的战争中被义勇军缴获的更加看不上眼的鸟铳,甚至因为义勇军政策的宽松,一些活跃在朝鲜边境的江湖人士还借着这股风潮,从朝鲜通过贿赂官员等方式,弄来了一些朝鲜铁铳,这些五花八门的火器在吉林地区十分流行,大小黑道甚至普通的山民猎人都想办法弄来一把,所不同的是,山民们弄到之后是实打实的用在生产和生活中,而这些江湖黑道,绿林道却是弄来相互火拼,或者是防身自卫用的。
因此,在如今的吉林地面,只要肯花钱,又不计较质量和性能(关于鸟铳和朝鲜铁铳,各位读者大大只需要知道,那是桌子上的杯具就行了,究竟从各个方面来看相对义勇军的火绳枪甚至是燧枪有什么优劣,说起来就牵扯到方方面面,容易有灌水的嫌疑,如果有兴趣,不妨找点翻译著作来看,国内的考古兵器特别是在热兵器上,那真是一塌糊涂,不懂的人看了,说不定就把红衣大炮,鸟枪的威力能和三八大盖,后膛山炮给划等号了)的话,几百只枪或许不容易,十几支,却是到处都能见到。然而,义勇军也不是完全放任不管的,在这个问题上,义勇军的原则就是,管大不管小,管短不管长。所谓管大不管小,管短不管长的原则,也是李满江从美国人那里学过来,并结合本地实际而形成的一套规矩。
所谓大小,就是体积大小,具体说起来就是炮和枪了,义勇军不反对贩卖枪支,却严格控制火炮,无论是义勇军使用的火炮,还是被缴获的淘汰了的清军火炮,在这种控制下,火炮基本没有流出到民间。另外一方面长短,就是指的长枪和短火铳的区别。
也许有悖于读者们的认知,唯利是图的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后,在火枪问题上,一直没有对印第安人进行过封锁,实际上,在美国电影里,印第安人的经典形象就是骑着没有马镫的骏马,手里握着长枪唐老鸭的故事里射箭的印第安人是特例,那是出于类似中国的民族政策的原因和谐修改过以符合政治正确的作品(推荐电影,最后的西莫干人,其中一段法国殖民军攻打英国人的堡垒,很写实),然而,从前装的黑火药火铳到19世纪明的最早的实用性左轮手枪,这些短小精悍的适用于马上近距离战斗的火器,一直是被禁止向土著人出售的。
话题有些说远了,言归正传,综上所述,在吉林地界能够拥有火炮的,基本上只有义勇军以及和他们特别密切的章渝傅山叉两人了。
看那些来人杂乱的服饰,也可以知道,这些不肯能是义勇军的军队义勇军的军队总是穿着一色的军服的。那么就必然是傅山叉派来报复的人马了。
这代表着两方完全没有了任何的妥协的可能性了。
这时候摆在众匪徒面前的选择就只剩下两条了(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战斗或者是胜利转进(这是**的叫法,俺们一般都说逃跑)。
以二十八星宿为主的主要头目比较团结,他们一致等待老大的决定,而其他的不多的几股小势力合并进来以后的头目则大多主张就此撤退,他们认为,既然已经捞了一笔,不如早早的分掉,然后各奔东西为好,傅山叉来势汹汹,且装备精良,连火炮都有,不是好相与的。说东说西,其实就是不愿沦为炮灰。
而二十八星宿的老大,这时候也有些为难,一方面他不舍得就此退走,毕竟一旦退走,等待着的就是散伙,分赃,即便是黑吃黑,也不可能没有损失。而从占据这里开始到现在也不过区区二十多天,积攒下来的金子不过只有区区几十斤,也就是不过千多两黄金,换成银子也才一两万两。
若是换个时间,这么一大笔的横财,自然能够让他们喜笑颜开,过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好长时间了,可是如果你面前放着一座金山,而你却只能拿走一块,那么相比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感到甘心吧,这就是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