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朴正熙入朝鲜(1/2)
昨天喝散伙酒,闹了一整夜,今天睡到天黑才起床,差点耽误了码字更新,还好赶出来了。
朴正熙得意的坐在特意买来的义勇军制造厂制造的四轮马车中,不时从车厢旁的小窗口往外张望,打量着这个片他名义上和血统上是他一半祖国的土地。
朝鲜国。
1388年,高丽国的都统使李成桂受命率领大军越过鸭绿江进攻辽东。然而,与借着元蒙治下大乱,反元起义军蜂起导致元蒙朝廷在高丽国统治力急剧下降才得以重新掌握政权,自得意满,夜郎自大的高丽国王不同,作为军人,李成桂深深的明白高丽军在元蒙军队面前的软弱无力,从而也更能切身体会到已经成功灭掉元朝,称帝统一天下的朱明王朝的强大。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准备真正的去执行这个必死无胜,且还有可能在死后背上黑锅的命令,反而借着这个机会,成功掌握了军权。最终在即将度过鸭绿江进入明朝领土的前一刻,果断回兵占领都,并动政变,成为了高丽国的实际统治者。
1392年,经过四年的准备以及不断向明太祖朱元璋上表表明忠心,东亚的庞然大物,正统所在的大明帝国皇帝终于松口,表示了对李成桂违反君臣伦理的举动的谅解。李成桂遂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
作为大明帝国的藩属,朝鲜国君能够正确的对自己的国家定位,对中央王朝采取事大政策。朝鲜国从上到下,都完完全全的抄袭大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甚至连城市的名字也照抄不误,比如那个著名的韩国的广州。翻遍现代世界,估计也只有菲律宾之于美国能相比了。朝鲜国上层说汉语,写汉字,以不语胡儿乡音为荣,就好像早期的英国国王和贵族统统说法语而没有人说英语一样,至今,英语中也有过6o%以上词汇来自于法语。
所以,朝鲜国从明朝开始,就是铁杆附庸国,并且国内也以此为骄傲,以至于在清朝建立之后,朝鲜在国内还鄙视满清统治者是野蛮的蛮夷,粗鄙而没有文化(当然也只能在家里说说罢了)。
这个国家的人勤劳而懦弱,畏惧强权,习惯于服从。这是具有两面性的品质。当上层腐朽且封闭的时候,这种文化必然造成国家的弱小,容易饱受欺凌。而一旦开放之后,能够从别的地方获得正确的方向,这样的国家就非常能够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
工业化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吃苦耐劳,却不愚蠢的工人。
朴正熙这一次就是要回到他的祖国,招募工人。
朴正熙曾经作为安珠护披甲军的一员参与打蛟河城的那场血战之中。不过,他见机得快,早早就趴在地上装模作样填装弹药长达数个小时,从第一枪之后,直到被俘虏未知,他都没有成功的填装起再一次射的弹药来。
被义勇军俘虏之后,在随后的俘虏甄别中,他只被审问的义勇军军官稍微恐吓了一下,就把他自己在战场上的表现抖落了个一干二净,希望以此表明自己绝对没有伤害和反抗过义军(义勇军)的任何一个人,博得义勇军的宽大处理,惹得同处一室的其他被俘清军对他怒目相向。
负责甄别的义勇军军官在确认了他说的话之后,心中已经对他极为鄙夷,对于军人来说,即便是敌人,他们也同样是看不起懦弱有损军人荣耀的人的,不过他依旧按照规定程序,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加入义勇军,当然,鉴于他的恶劣品行,这位军官在他的权利范围之内给了他一个最坏的选择:成为义勇军苦力。朴正熙看着那几个最终选择加入义勇军成为考察期的前清军同僚的不善眼神,很明智的放弃了这个选择。第二个选择就是找到一个雇主,由雇主作为担保人,他就能够在义勇军统治范围之内,在不违反义勇军的法律的情况下,自由活动。当然,这个选择其实比之前的更困难。这个时候义勇军与清廷的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吉林地区原本就不多的商业活动几乎近于停滞,不少商家都在观望,原本有的生意都关张等待,观察风向的变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找到一个有实力作出担保的老板出面担保并雇用他,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幸运的朴正熙遇到了傅山叉。
傅山叉这时候正在筹备枪械修理工坊的事宜,正是紧缺人手的时候,加上朴正熙曾经在宁古塔和傅山叉有过一两次交道,他曾经提上司帮傅山叉跑过腿,还因此得过傅山叉的一点赏钱。这日正好遇到傅山叉到军中来找李客舟商量相关事宜,他赶忙迎上去,借着这么一点谈不上关系的关系,和傅山叉攀谈了起来。
而傅山叉想到自己正要筹建修理工坊,反正也是用人之际,这个朴正熙虽然胆子不大,上战场偷奸耍滑,但是回忆起来,以前不多的两次帮自己跑腿办事,办得都还算利落。加上也是知根知底的,也就答应了。
从此朴正熙从一个八旗的包衣披甲人,转变成了傅山叉手下的一个小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