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康熙和图海的战略讨论(1/2)
这个时间和地点是如此的微妙,以至于被康熙皇帝请来主持大局的图海很快就看清了形势,冒着惹恼年轻自负的康熙皇帝的危险力劝他放弃调兵征讨吉林的想法。
经验老辣的图海能够从从顺治朝顺治十二年成为大学士,议政大臣之后,历尽帝位更替,更没有在康熙前期被强势的鳌拜整倒成了另一个苏克萨哈,自然说明这人的老辣。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再有小青年的意气冲动,随着年纪的增长,性子越来越沉稳,已经成为了一只老狐狸。
这样一只老狐狸,即便是冒险劝谏年轻冲动的康熙皇帝,也不会直来直去,让年轻的皇帝丢失面子,甚至激得他产生逆反心理,到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所以,当他在御书房听到康熙说让他准备一下,调动兵马向关外,直捣他一直遥领着的宁古塔将军所辖的吉林地区,以剿灭那群窃占了大清龙兴之地的乱臣贼子的时候,他一边装出年老耳背的样子(此时的图海已经年过六旬在这个时代来说也算是高寿了)先把康熙的话置若罔闻,一边却行了一个礼之后,从怀中兜里掏出个折叠着的奏本,扯着嗓子对康熙道:圣上,这是这个月的粮草饷银明细,后面尚附有各地请援的所需的兵力数目,老臣年老神衰有些下不了决心,还请圣上过目并批示。
说完,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将奏本举过头地,显得十分的郑重其事。这过分恪守君臣大礼的行为,虽然康熙心里对此非常享受和满意,却不能就这样大大咧咧的对待,毕竟他被太后说教了一番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年轻冲动和缺乏经验,而这图海,基本上可以说是这个后鳌拜时代唯一能够撑住场面,且有真才实学,真真正正的文武双全的旗人硕果了。
就是他和另外一个大学生一起,修订了大清律,属于八旗子弟中,少之又少的饱学之士。同时他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官,他有着丰富的带兵经验,他曾经于康熙二年,受命成为定西将军,与其他几路清军一起,成功的剿灭了南明残余的主力军队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等人,他们原本是李自成的旧部,后来李自成兵败,郝摇旗等人就投降了已经是南明的小朝廷,并在此后成为南明真正的抗清的中流砥柱。最后却在图海的指挥下,来自四川湖南湖北地区的清军被他整合起来,通力合作下一举大胜,刘体纯战死,郝摇旗兵败被俘,唯一暂时逃脱后拒守茅麓山险峰峻岭的李来亨也在之后不久,被他只会大军围困起来后击败,最终为满清争来了短暂的十年相对和平的修生养息之机。否则等吴三桂反心一起,最先耗不起的反而就是满清朝廷了。
这样一个能问能武,历经两朝的老臣所拥有的老辣经验,自然就是此时的康熙皇帝所最需要的,再加上得到了太后的再三嘱咐要求他礼敬这个两朝元老,所以康熙也没有托大,随即也暂时放弃了刚才的话题,转而结果太监传递过来的图海的奏章来。
这看着看着,他的眉头就从一开始的一点微微松散变得一点点的拧结起来,到后面,他的眉头简直从一个川字扭曲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形。过了好一会儿,康熙才把整个奏章看完。看完之后他没有立刻表态或者示意什么,反而把眼睛闭上,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只不过他脑门前光亮的半秃和满脸的麻子让他的形象看起来颇为可笑和有趣。过了好一会儿,康熙才重新睁开眼睛。这时候,他才开口问道:触目惊心,简直是触目惊心啊!难道朕每年几百万两的军饷粮草,就养了这么一群废物?这入关才短短三十年,八旗子弟怎么如此不堪了?
原来,这竟然是一本巡查御史弹劾前线将领及八旗守军的奏章。奏章上称,湖广带承平未久,然各八旗,汉军将领已经贪污成风,腐朽不堪战事了。各地兵器入库,木柄腐朽,铠甲蒙尘,暗淡(铁锈)斑驳。八旗驻守兵丁者,老弱近半,且久不习操练之事。欺压良民则战无不胜,对阵叛军则一触即溃
这让康熙怎能不感到触目惊心,怎能不不由得感慨旗人子弟城了废物。
其实,这就是是康熙年轻,前几年除掉鳌拜之后,更是春风得意,而天下虽然还不算彻底的太平,反清的起义虽然还时有生,但是自从上次图海当上定西将军亲自率兵平定了郝摇旗等南明残部之后,上规模有足够声势的起义就再也没有了。
夔东十三家起义军进攻巫山之战
1664年清康熙三年夔东十三家起义军李来亨茅麓山抗清之战
贵州水西土司安坤反清之战
1665年清康熙四年贵州郎岱土司陇安藩反清之战
云南土司王耀祖反清之战
1666年清康熙五年云南土司禄昌贤反清之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