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恐吓与讹诈(续)(1/2)
有人说,中国人缺少冒险精神,所以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实际上,中国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有冒险精神的一群人,而中国的商贩们,也是世界上最敢于冒险的一群人。
当1842年英国的殖民地军队从印度出抵达广州的时候,除了腐朽的,不堪一击的满清军队,他们还惊讶的现,普通的小贩,商人仿佛根本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来临,在度过了最初的一段时间的不安而没有现危险之后,大胆的中国人驾驶着舢板,小舟把英**舰团团包围,然后努力地通过的手势像他们推销各种商品。
如果说,违法法律的生意非常危险的话,那么和一群抢劫犯做生意,无疑就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来支撑的了。中国人,无疑就有这种精神的人。
当义勇军抵达盛京城外,派出去进行侦查的骑兵副千总王石回来报告说,他们所到之处商铺闭门,百姓避人,好像躲避瘟神一样对他们避之不及。
而仅仅一天之后,被关闭在盛京城厚重的城门外的小镇的商人和居民们就现,这些身着红衣的士兵,虽然态度谈不上友善,却没有作出什么过激行为吗,而与他们随行的臭烘烘的穿着皮袍的蒙古人,虽然完全符合他们映像和想象中的匪徒的形象,却在那些地位更高的红衣士兵约束下,没有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因此,第二天的中午,就有一家酒家的掌柜思虑再三之后,硬着头皮打开大门,挂上招牌继续做生意。随即迎来了一群义勇军士兵带着蒙古人一起来喝酒,最后顺利的得到了酒资,甚至那些粗鲁的蒙古人喝多了以后踢坏的两张椅子,也得到了合理的赔偿之后,各家的店主小贩才现,似乎这些士兵不但没有什么危害,反而颇为有钱的样子,盛京城外这个完全依托商业而展起来的小镇立刻就活了过来。
一家家的酒家饭馆,客栈茶馆,纷纷重新开张,甚至还派出伶牙俐齿的活计,站在门口的街上,搅动着三寸不烂之舌,同时使用者汉语和蒙语高声招徕着义勇军士兵们,而其余的小贩,甚至不辞辛苦的打听到了大军营地的所在,推着小车,背着背篓,挎着篮子蜂拥到义勇军的军营门外,向任何一个路过的或者是正在巡逻的义勇军士兵推销他们的商品,有鸡鸭,也有鹅鱼,有猪牛,也有鹿羊,各种水果,小吃,不一而足。
而义勇军们,也十分乐意进行消费。义勇军上下,只要当兵过一个月的,这时候手上都留着不少的钱财,这其中有李满江下来的军饷,也有战斗胜利之后的收获分成。因此,不少士兵手上都有少则七八两,多则数十两的身家,其中的老兵,更是个个身家丰厚,花起钱来一点也不痛惜。因此在这几年中,在李满江的带领下,通过贸易,以及对山林部族的抢劫,每一个老兵都至少积攒了上千两银子的身家,而他们中不少人都没有成家,同时因为李满江处于隐忍和积蓄力量的考虑,也没有办法到大城市里去花天酒地,最高的享受,也就是跟随者没过一段时间久会到蛟河城去贸易的商队一起进城去逛窑子,玩窑姐,所以他们花起钱来,更是个个出手大方,颇有豪气。
即便是新归顺的附庸军蒙古人,虽然他们中大多数都是穷光蛋,不过李满江依然一视同仁的给他们了一个月的军饷和一些银子安抚人心,同时又没有机会回家去把银子留给家里的老婆孩子,而李满江为了加强对附庸军的控制,每一队蒙古士兵都有一到两个义勇军的军官作为监督和震慑。这些身家丰厚的义勇军军官们,也是很愿意花上一些银子请这些穷惯了的蒙古牧民们吃喝一番,收买人心树立威望的。
旺盛的消费让所有和义勇军做生意的小贩和商人都赚了一笔钱,一时之间两者仿佛根本不是造反者和满清顺民的关系,倒显出一些有趣的鱼水情来。
在这个过程中,义勇军也趁机打听到了更多的关于盛京城的情报,可谓是皆大欢喜。
义勇军抵达盛京城下的第四天,即城中官员派来使者送信的第二天,城里再次送来了梁拱宸的信件,里面还附有一封金求德写的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