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康熙剩世 > 第六十四章 驳火

第六十四章 驳火(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三国之庶子称雄 网游之从零进化 折草记(原名腐女踏草) 占有 火影之武神 堕落之云 佳偶天成 我的极品婆婆 重生百度 刺客魔传

天终于亮了,黑夜给人带来了黑色的眼睛,也让人无法寻找到光明。在深沉入水的夜色中,即便是因为这深沉的夜色而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保护,却也给惊慌无措的清军带来了心理上对于未知的命运的恐惧。

当天地间终于重新被光亮所照耀的时候,倭内才得以亲眼观察他的对手。

站在城墙上,远远的可以看见对面紧凑的营地,并没有如同氰菊一般绵延而稀松的毡包,而只有在所有部队的中间密集处,才有一些白色的厚布撑起来的营帐,看样子似乎就是帅帐了,那白色的帐篷是如此的显眼,仿佛是一张盖在死人身上的白被一般。只是,却不知最终这片丧被将会掩盖在李满江的身上,还是倭内的身上。

环绕在营帐周围,是数个步骑集团。许多其中的成员都穿着灰暗的外衣,看样子像是蒙古人的皮袍,而其余的部分则是显眼的黑红色制服,这些三五成全的拥挤在一起,围着一口口热气腾腾的大锅忙碌,看上去似乎是在吃饭。

在最外围,是数个几百人一群的由红衣义勇军带着一队蒙古降卒组成的骑兵队,在阵地的四周游弋着,警戒巡视。

看着对面并不整齐的兵马,倭内觉得自己似乎真的过于杞人忧天了,召集援兵的信使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就趁着夜晚的黝黑,槌吊着下到了城墙外面,向着四方的吞并村寨奔去,过不了多久,周围几个村寨驻扎的数千大军就将先后到达,到时候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敌军的败亡仿佛就在眼前了。

……

滴滴滴滴滴滴!

响亮的号声传遍了四面八方,这是义勇军的集结号。

刚刚还在吃吃喝喝,笑笑闹闹的红衣士兵和军官们纷纷停下了手中正在做的事情,以最快的度吧随身物品携带好,然后在军官们的号令下很快的就整成了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而蒙古新附军们由于大多不懂汉语,李满江的义勇军里也缺少大量懂得满蒙语言的翻译来转达命令,因此又从被俘虏的王公台吉们的亲信中低等贵族中挑选了一些人作为军官加入到新附军中,不求帮忙,但求不要添乱。这些蒙古小贵族们虽然也不懂汉语,但是却懂得见风使舵,见机行事,见“皇军”都起身列队了,也嚷嚷喊叫的把蒙古战士们叫起来乱哄哄的挤成一团,跟着各自的部队行动。

伊通之战开始了。

在一队骑兵以及一队义勇军步兵的掩护下,炮兵队先行动,在军官们的指挥下,特意挑选出来的蒙古杂役牵着马车,跟在军官和炮兵们的后面向伊通城靠拢,由于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相对落后,义勇军最大的八磅炮射程也不过?米左右,这还得要是在城墙上,而普通的野战加农炮口径最大不过6磅,在平地上的仰角射程堪堪过5oo米(一里),与旧式火炮的巅峰之作?式拿破仑火炮的仰角十度射程9oo余米相比固然近了许多,却也与清军完全仿造自16世葡萄牙重型舰炮的18磅红衣大炮射程却也不相上下,与袁将军一炮可以糜烂数十里的核武器相比也微不足道,所以,义勇军的炮队必须要压近到伊通城外一里左右才好射击。

果然来了,倭内眼皮一跳,让旁边的令旗官摇了摇色彩斑斓的令旗,伊通城上一声号炮响,随即城门缓缓打开一彪清军列阵而出。

相对于北面没见过世面的同僚们,倭内自然要见多识广得多。

作为清朝重点经营,努尔哈赤及皇太极陵墓所在的关外盛京,倭内手上的资源要比宁古塔将军辖区内的部队多得多。他早已经听说贼军火器犀利,火炮威猛,虽然在他眼里,这不过是北面那群只知道骑马射箭打猎的野人们没有见过世面,兼推脱失败责任的推诿之词,处于对这次作战的重视,他仍然带上了大大小小上百门火炮。

其中最大的,自然就是两门被奉若神器的红衣大炮了,其余上百门多是什么威武大将军之类的小炮,子母炮,口径过了3磅的不过个位数。

似乎清军还是懂的一点火炮压制的。

当出城的部队中最后一个人走出了城门洞,厚木镶铁的城门被重新关上之后,清军的步马队伍开始向由义勇军掩护着的炮兵们逼近,于此同时,城墙上的清军火炮也响了。

先是两声响亮的轰鸣,随即一连串各式火药的爆炸声就在城墙上连绵响起,大小的弹丸被火药推到天空中,然后在动能耗尽之后,又如同冰雹一样落下来。可惜,没有一炮击中目标,大多数的小口径炮弹都在脱离炮口之后一两百米之内掉落到地上,而大口径的红衣大炮则完全没有准头,两炮的离着目标简直是南辕北辙。

清军的火炮打响的时候,把炮兵千总陈进财吓了一大跳,他早已经像到山里面拿着火枪打猎一样,用火炮轰击毫无还手之力的血肉之躯,甚至他的恶趣味之一就是和几个炮兵军官们一起拿着特别为了测量观察而制作出来下给他们的单筒望远镜观赏被火炮轰击过的敌军的惨状并对此品头论足一番。当刚刚清军的火炮比他的先打响的时候,他头里是嗡的一下,随后却看到那不着边际的效果之后,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就是司令当初给他说过的,拿着东西不会使的技术兵种。

和明军差不多,火炮这类的威力巨大而造价昂贵的武器,通常的将领并不愿意让士兵们浪费火药去联系准确度,毕竟在中国,作为曾经的威力最大的一种秘密武器,红衣大炮主要是作为城防炮和攻城炮使用的,野战炮的使用,在戚继光创立并一度规模庞大的车炮营由于各种原因覆灭在八旗军队的披甲冲锋之后,便被视为无用的鸡肋而废弃了。再加上技术的倒退,火药基本成分中的硝的制取困难,价格昂贵,这些将领们就更加愿意让士兵稍微学会如何摆弄这些沉重的大玩具之后将它们束之高阁。

因此,这些清军的炮兵,基本上谈不上什么设计的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完成任务把炮给摆弄响了,让上下军官们的脸面都过得去,比什么都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