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倭内和他的部队(1/2)
盛京将军倭内,从得到吉林乱起的第一时间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这次攻势的准备。
起初他得到的消息是一伙红衣的乱民马匪在内应的配合下,攻取了蛟河城,这个时间大概是4月中旬,然而此时的东北还是冬雪未融化,乍暖春寒的时节,并不是一个出兵的好时日,并且,此时由于义勇军还龟缩在蛟河城整合部队,训练新兵,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因此被倭内判断为一起普通的贼人作乱。这种事情虽然在关外并不多,但是也不是没有,在关内更是隔上几年,就会有这种事情生,因此倭内并没有在意。
最主要的是,倭内是皇帝任命的盛京将军,辖区乃是锦州府河丰田府,驻地在盛京城里,而出了威远堡一线的柳边墙之后,北面就属于了宁古塔将军巴海的辖地了。虽然北面和奉天和锦州比起来,更加荒凉,地广人稀,下辖人口不过五六十万还分布在广大的从南面的鸭绿江到北方黑龙江畔之间的广大白山黑水之间,但是,作为肩负的安抚野人诸部,抵御罗刹蛮人的侵袭重任的宁古塔将军,他的权柄并不比自己来得轻。
特别是,巴海从他父亲那里传袭了宁古塔章京一职,并在后来改为了宁古塔将军,多年下来,镇守边疆,颇有功劳,且精于战阵,是一员上将帅才,从顺治朝到康熙,两任皇帝都对巴海多有倚重。特别是这一朝,皇帝年幼,先皇留下来的顾命大臣已经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政治舞台,年轻的皇帝迫切的需要富有经验的老臣来辅佐他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巴海正好符合这个要求,因此他又从一地的武职大将军,被挂上了大学士的虚线,入阁辅佐皇帝,一年中倒是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没有在宁古塔的将军府中,而是在北京城里的大学士府上。
倭内是今年才上任的新嫩将军,因此若不是因为京城来了急令要求倭内一定要做好抽调关外八旗生力军入关协助朝廷镇压吴三桂等藩王的叛乱而必须涉及到宁古塔,他也许都不会在义勇军进攻奉天边墙门户威远堡之前对一伙乱贼多加一点点的关注,以免被远在京城,作为皇帝近臣的巴海误以为自己对他的势力范围指手画脚,有所干涉而引起误会。
然而,随着中原战事的吃紧,入关镇守的八旗兵丁的不堪表现让北京城里上至皇帝下至王公大臣,都对关外保持了八旗苦寒生活作风的新编达斡尔罕八旗等新八旗生力军充满了期待和渴望,皇帝甚至在倭内刚刚上任的第一个月里就两次下诏敦促他的调丁工作的进度,这使得倭内不得不对边墙东北生的任何事情都多了一些关注,所以他才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义勇军盘踞蛟河的消息。
然而,对义勇军的错误判断,使得他对此并没有更多的关注,实际上关注也没有用,论距离,盛京城和蛟河城中间何止五百里,更兼有山水冰雪阻隔,倭内也仅仅只是知道了这个情况而已。
很快,出乎他意料的是,这种每年几乎都会生在关内关外的马贼占据村寨的事件的扩大版竟然生了令所有人都大惊失色的变化。
据说,蛟河城里的马贼不会过2ooo人,而吉林副都统萨布素率领步马大军两千余人在吉林水师的协助下前往蛟河清剿匪军,却竟然在城外与匪军的战阵厮杀中,不敌败亡。
当倭内在盛京城里他那奢华温暖的宅邸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惊得手一抖,手上端着的盖碗茶一下子泼翻,滚烫的茶水不仅把地上细软的绒毯污湿了一片,更把倭内的大腿烫了一片通红。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就开始小范围的调兵遣将,准备部队了。
果然,随着坏消息消息的不断传来,倭内的调兵规模也在一次次的扩大。
吉林沦陷,打牲乌拉沦陷,法特哈门沦陷,伊屯门沦陷,伊巴丹沦陷,大孤山沦陷,克尔素门沦陷,叶赫沦陷,棉花街沦陷。
义勇军的攻势,一直到兵锋达到威远堡外十里才停止下来,一路上的大小城镇军寨,竟然没有一个能够抵御义勇军攻势过一天的。
每一次新的消息传来,倭内从辖区内调集兵马的范围和数量都会增加一分。当义勇军攻破棉花街,兵锋停顿在威远堡外的时候,倭内向各地的调兵令总共涉及的人数竟然到达了惊人的一万六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