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被迫进行的决战(上)(1/2)
“滴滴答滴嗒嗒滴,嗒嗒滴滴滴滴嗒嗒滴。”
响亮的管乐声配合着沉闷的鼓点,奏出轻快的节奏。
《掷弹兵进行曲》最适合的乐器演奏的乐器,还是苏格兰风笛,用李满江指导改进而来的介于唢呐和小号,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管弦丝竹来演绎这富有英伦风情的战场进行曲,金属管的冰冷让本该用风笛演奏的悠扬前奏听起来有些刺耳,显得颇有些不伦不类。
不过,有这连续的,至少节奏还算明快的军乐为士兵们奏响,虽然每一下鼓点的敲击声,都会让经验不足,紧张万分的心随着鼓点碰碰的震动,却也能够让他们能够随着乐曲的节奏,调整步伐,和左右的战友们保持在一个基本的横列线上。
这里是行进在义勇军攻击阵型第一线的大队。
贝塔石高抬着下巴,满脸得意的骑在马上,行进在各个步兵小队横列的空隙之间。
他不得不得意,他刚刚通过了激烈的争夺差点和其他两位副千总打了起来,这才争取到了担任攻击前锋的任务。作为义勇军中的仅有的几个千总之一,他的资历于其他的千总们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跟随李满江起家的最早的一两批人。与不学无术,担任了几年义勇军二号人物,却更多的做着内政杂事的活计(并不是李满江不信任他,而是张耀祖实在才能有限只能听命令做事),因此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都没什么底气更颇有些畏敌的张耀祖不同,贝塔石在是在李满江带着陈家人在义勇谷中已经草创了之后,才加入到义勇军之中的。
他曾经是陕南的绿营中的一个小头目,因为天性豪爽,好于江湖会党人物往来,在陕南他所在的那个县城,也是小有名气的一个角儿,人送外号小公明,意指他豪爽义气,交游广阔。说穿了,就是当地的一个黑社会大哥式的人物。陕西虽然并不富饶,土地算得上贫瘠,可是却上连蒙古诸部,下接四川和湖北,是重要的商路之一。四川的井盐,湖北的铁器等等各种货物,卖到草原上换来牛羊皮毛,这可是大赚钱的行当。可惜,与蒙古人的贸易,大多被十几家山西皇商垄断者,他们攫取了最丰厚的利润,富豪之极天下闻名。
当垄断出现的时候,走私就有了利润,一如古今中外的所有被垄断行当一样,越垄断,意味着其中的利润的丰厚,就越有人趋之若鹜。
普通的商家,或许还会因为朝廷的禁令所震慑,毕竟满清曾经用了中原众多城市乡村的滚滚人头向所有百姓表现出了他们雪亮的屠刀的锋锐。而更多的江湖人物(黑社会,有组织犯罪集团)则原本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只要有高额利润,就敢于冒着砍头的危险去做任何事情。
由于贝塔石的“江湖名声”和庞大的关系网,他就成为了走私线路上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久而久之,他也就积累了不小的财富。
家有横财遭人嫉妒,何况他只是绿营中一个小小的头目,于是就被一位外地调来的绿营将官对他的家产动了心。那将领原本准备找个由头,勾结好县令把他构陷入狱,然后分吞了他的家产。谁知道这一查,却现根本不用构陷,贝塔石身上大把的辫子等着抓呢。
贝塔石于是被判了秋后斩。幸运的是,早些年贝塔石曾经帮助过的一个人正好在他关押的监狱里当狱卒,被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用小人物特有的手段,调换了名目,又秋后斩,提前就顶替了另外一人配宁古塔。
在配的途中,颇有手段的贝塔石终于逃脱,成为了一名马贼。
然而在三十多马贼袭突然袭击正好由李满江押韵货物回义勇谷的马车队时,李满江指挥着区区十余人就用火枪击败了他们。
当其他没死的马贼纷纷逃跑的时候,原本有机会逃走贝塔石却放弃了,他扔掉武器牵着马儿向李满江主动投降了。当李满江后来问他原因的时候,他说:“我曾经和这些马贼一起做过不少案子。三十多个积年老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在他们的袭击下,甚至曾经有打败上百人的披甲步卒的例子。如今却被区区十余个没有穿甲胄的人打败。这说明了义勇军的不同一般。他本身是绿营出生,虽然是个江湖人物却对行军打仗最敢兴趣,跟着您自然会比继续当马贼有出息得多了。”
因为这个原因,他对义勇军的战术的研究十分透彻,甚至临场小范围指挥能力不下于李满江,而拼死敢冲,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的那种血气勇敢,更是为李满江所赞赏。
因此,他对于以弱势兵力的步兵去主动攻击优势兵力的骑兵的可行性并不会怀疑,所以他才主动要求并得到了这个任务。这将是一场让义勇军扬名的战斗,而作为先锋的贝塔石无疑将被所有的人记住。
贝塔石所辖的第四步兵大队下属的八个步兵小队以小队为单位,排成了四个两列的横队。然后又以每个横排两个横队方阵的方式,排成的一个“二二”状的行进阵型。
他从西面突出,在《掷弹兵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向前挺进。
在他后面,跟着一个炮兵队,编制中原本的六磅加农炮被遗弃在后方的炮兵阵地上,取而代之是粗大的臼炮,以及相对轻便的第四步兵大队后面,小心的前行着。在炮兵队的东侧,周青也率领着他的部下,避开了松软泥泞的河岸,掩护着强大同时也脆弱的炮兵们的侧翼。
担任神枪手(狙击手)老兵们大部分听从了李满江的命令,加入到了炮兵队中,作为炮兵队本身的肉搏力量。而另一小部分,则坚决反对了这个命令,而是主动的做起了李满江的护卫工作来,这让李满江的卫队的士兵们十分的恼火,差点就和老兵们打起来——由于李满江为了防止兵为私有的情况,于是自身作则,取消了亲兵制度,而是采取了轮换制的卫兵,出了贴身的几个警卫之外,其余的近卫都是从各队中抽调的表现优异的士兵来担任,这些士兵通常都是新兵,这样很能够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同时,靠近李满江也能够经常获得李满江的教育和指导,这些人过了轮换期之后通常作为军士或者预备军士来对待的。所以,老兵的行为表现出了对新兵的极大的不信任和蔑视,虽然老兵欺负和蔑视新兵是常态,然而在李满江近卫之中,这种挑衅整个卫队荣誉的行为还是遭到了强烈的反弹,若不是李满江在也许会直接开打了。最后李满江也不得不得妥协了,毕竟这些老兵们都是自己的真正的嫡系起家部队,没有当上军官或许说明他们的领导能力不足,可是作为士兵,他们的忠诚无可挑剔,几乎所有的时候,他们都只穿军装,军装上那块李满江亲手颁的服役年章也始终挂在胸前。最后妥协的结果是,由老兵负责外围,由卫队负责最后的防卫,李满江在安抚老兵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向卫兵们表现出自己对他们的绝对信任和重视,念旧固然是一个让手下放心的特质,而一旦没有把握好分成则容易被解读为任人唯亲——虽然所有人都是任人唯亲的。
随着义勇军一方做出了攻击的态势,科尔沁联军的领们也陷入了新的争执之中。
义勇军的行动,完全出乎了欢喜天和阿拉善的估计,或者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突破就有的经验思维来衡量新生的事物,这一方面是他们的愚昧一方面也暗合了人的天性——人终究是经验动物,科学证明人最初能够和大猩猩黑猩猩分家是来自约更加卓越的长期记忆力,长期记忆力意味着经验的积累。
科尔沁草原已经平静了太久,同时,整个东亚大路上,随着喜欢使用火器的明军的覆灭,以强弓厚甲著称最终夺取了天下的满清也带给了所有的东亚人一个错误的信号:我们依旧处于冷兵器的时代。
冷兵器的思维让他们可以理解结阵的大队步兵通过远程攻击便能压制己方骑兵,因为从秦朝开始,完整的有足够远程武器的轻步兵方阵在崩溃之前都是轻骑兵的克星——这总是相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