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二战蛟河(上2)(1/2)
蛟河城不大,四条腿的健马被张耀祖这么一催,没几步就跑到了指挥部门外了。到这时,张耀祖反倒却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整整军服的皱褶后昂挺胸不紧不慢的向府内踱去。
五年的时间,张耀祖的言行举止甚至是思维方式都受到了李满江的极大影响。而李满江作为一个穿越者,无论是他穿越前的经历,还是穿越后的环境都要求他能够控制住情绪,不让自己被人看穿,甚至他还专门让人到盛京城里请一个被贬官的小有名气的官员写了一幅字——每临大事有静气。而他也确确实实的做到了这一点。
张耀祖作为李满江的头号手下,最受信任的人,他自身实际也非常的崇拜李满江,因此他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不断的模仿李满江,很多时候他想问题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要问自己一遍,“如果我是司令,会怎么做呢?”
当他走到了指挥部门口的时候,忽然想起了李满江的那幅字——每临大事有静气。将为军胆,为将者慌乱急躁,则军心浮动不安,原本城中四百义勇军已属人少,若是自己显得进退失据,岂不更是雪上加霜吗?
所以,他才仿佛那个著名的秀才雨中狂奔的主角一样,有些装腔作势的踱起方步来。
进得厅中,早有麾下各个把总,队长,军士之类的大小军官聚集在厅中焦急等待,站在厅中主位(所谓上座)前的,却是穿着土黄军服的情报员。情报员是侦察队中负责传递军情的官员,一般由军士长担任,有任务期间,通常各级正职军官是不得擅自离开其部队的,之前的蛟河之战中得到了极大荣誉的李客周就是这样的情报员。
虽然都知道这个情报员带着他们最为关心的敌情,但是所有的在场军官们都忍住焦急的好奇心而没有去询问他——义勇军规矩很多且严格,李满江认为能够被认真合格的遵守的纪律才是军队的根本,因此义勇军中各种不同的规定和纪律几乎涵盖了李满江的所有想象以及现实中能够遇到的情况,军事情报的总要性对军队来说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所有侦察到得情报都只对下令侦察的那个主官负责,除非有更高职衔的该主官的直接领导否则是无权查阅和询问的,违反者无论是询问还是透露的人都会视程度被处以纪律处分至停职关押待审的处理。
张耀祖看到厅中众人,心中登时对形式的严峻程度有了更深的直观了解,他见气氛有些凝滞,有意缓和这种气氛,于是未语先笑:“哈哈哈,你们这些急猴子,消息挺灵通的,我还没到你们就等着我了啊?不过倒也省的我再让人召集你们过来。”
众人腰板一挺,齐齐的把锃亮的马靴后跟踢得啪的一声,双手抚胸指天:“领袖,万胜!”
张耀祖也抚帽檐还礼:“荣耀归属于义勇军。”
行礼完成,双方这才放松下来。这里的领袖,当然不是指张耀祖了,义勇军里,只有一个领袖,一个思想,一个声音,都归属于李满江,这套形式原本没有这么复杂,不过在之前的蛟河之战中,李满江时候觉李客周和自己的那番对礼十分有“复古”风格,于是出于他那已经所剩不多的恶趣味,又重新修改了成了现在的样子。
等张耀祖做到主位上,起于各军官这才按照职位高低在两侧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以后,那情报员才给张耀祖行了一个常礼,然后从怀里拿出一张收条和铅笔,让张耀祖签字以后这才从背上的密封卷筒中倒出卷好的情报双手递给张耀祖,随后告退了。
张耀祖也不在意,军中规矩和惯例如此,情报员虽然负责送递情报,却不好参与军情讨论,义勇军讲究等级和职权,不够等级是不能参与相关问题的。
他细细的读了一遍那张写满字的薄纸,片刻之后抬起头来,道:“各位,昨日早晨,宁古塔副都统安珠护亲率部属兵马共计6ooo余人,刚刚越过赛齐窝集山口,目前正想蛟河进军,预计其前锋部将于后日早些时候达到蛟河城外,而大部中军约会在之后晚些时候达到。不知道各位心中可有应对章程,今日军议大可畅所欲言。”说着,站起来在背后挂着的地图上指了一下。
冷场。所有人都被6ooo这个数字镇住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军士长见实在没有人说话,于是只得没话找话说:“不知安部构成如何,有多少骑兵,有多少披甲,有多少骡马?有多少火枪火炮?有多少民夫粮草?”
“约有骑兵2ooo余,其余为步卒,大半皆批棉甲倒又不少骡马代步,至于火炮却大小格式皆有,大者千斤,小者如大铳,火枪确是不多。至于民夫粮草,这敌情书上说没有多少,且看上去多是火药炮弹之类的。”张耀祖好不容易等到有人说话了,也不管是个军士长,答得很是详细。
“如此!职下刚刚听营座说,侦察队估计其前锋到达需等得后日,大部则更要晚些,也不知这赛齐窝集山口离咱们蛟河城到底多远,安部骑兵如此众多,充当前锋却也要落后咱们的侦察队足足3日之久?”那个军士长原本只是没话找话,这时候却似乎有了点思路,于是继续问道。
张耀祖一愣,随即凑到背后墙上挂着的地图上看了看,答道:“这地图上说的是从山口至蛟河适合大队人马通行的路约有1?里路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