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清乡(1/2)
统治是什么?统治就是控制,就是一个组织对于普通人的行为控制,组织能力有差异,控制力就有差别,所以在古代,皇权统治历来有不下县的说法,乡间是土豪士绅们的地盘,在这个范围里,乡民的生活,生产,债务,婚嫁,生育,以及丧葬,都在土豪士绅们的控制之下,当然,这个控制有一个叫做圣人教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伦理体系和中国特色的宗族组织作为后盾。
李满江亲自带队占领了蛟河城,但是这并不意味这他对蛟河地区的统治就完成了,虽然对于一个统一王朝来说,统治了城市,就等于占据了向农村收税的权力,拥有了调集乡村人力物力的权力,可是这种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特权并不会属于此时的李满江及他的义勇军,虽然他占据了城市,可在乡间,士绅们支持着满清的统治,这些村庄大多是属于某个旗的贵族的产业,当然也有少量的完全不关心谁统治的那种为了逃避沉重赋税和徭役而自聚集形成的偷垦的村子。但是,这不是主流。
所以,无论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兵源,更多的粮食补给,还是为了避免各地农村成为清军反扑蛟河城的基地和前锋,李满江都必须动清乡行动。没有清乡行动,李满江在蛟河地区的统治就是形同虚设,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人没有两样,出了县城就可能陷入重重危机之后,根本不可能和不久以后即将来袭的清军作战。
……
从穿越的那天开始,李满江就一直在默默在为了这一天做准备。所以,他规定义勇谷里所有15岁以上,45岁以下男子都必须接受每年至少2个月的严格军事训练,并且在其余时间,也会进行不定期军训以保持状态。这些训练大多是在寒冷的冬季,趁着秋后农闲以及上冻后无法再驱动水车带动水力机械的闲暇时节进行。为了让军队得到足够的实战经验,他更是不时带领小股部队深入到长白山脉中,帮助那些友好的部落打击他们的敌人,部落的获得了领地,扩大的实力范围,而李满江也获得了无数的皮毛,人参,甚至是黄金和人口。这其实就是李满江的义勇谷的主要财源,如果没有这些战利品的支持,光靠贸易,张耀祖买卖山货的挣来的钱恐怕还不够义勇谷军工厂的原料消耗。
在大山里,几百个被俘虏的奴隶在皮鞭和刺刀的监督下为李满江开采铁矿,军工厂是义勇谷里最大的作坊,里面有过4o个大工匠,上百个学徒和两倍于此的苦力从早到晚生产从刺刀,火枪,以及火炮。生产出来的武器除了一部分分装备给参加军训的士兵以外,还少量出售给关系密切的山林部落,其余的统统存进仓库。几年下来,仓库里的堆满了涂满着厚厚油脂的军火。
在留下两百人保卫义勇谷的工厂机器和妇孺之后,李满江最终能够动用的力量是一支人数达到6oo人部队。
这六百人都是经过了三年严格军事训练的优秀的军人,以他们为骨干,李满江从近千名被贩卖到蛟河的丁口中选出了6oo名符合标准的壮丁,给了军服和火枪,以一比一的比例和老兵混合起来,李满江的部队一下子扩充到了12oo人。
曾经有互助会人提出,这样强迫他们入伍当兵会不会显得过于残暴?李满江回应说:“什么是残暴?各位会员!我们正在做的是什么?是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一场暴动,是一条需要用真枪实弹,刀枪拼杀,人命鲜血来铺垫的不能回头的路。在满清鞑子和他们的走狗眼里,我们就是一群杀官作乱的暴民,他们恨不得杀我们而后快!满清鞑子的军队是什么德行?你们都知道得很清楚,等他们大军一到,如果我们不能成功的击败他们,整个蛟河城的结局就像二十多年前的扬州,嘉定一样,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幸免。特别是他们这些原本就被认定为三藩余党的人。即便他们什么都不做,如果我们被清军大败了,最后也会被当做我们的同伙杀掉。没错,我今天可以放了他们,让他们得到暂时的自由和解脱,但是,请记住,自由不是别人施舍给你们的,也不是凭空就有的,自由是要自己抛头颅洒热血用刀枪做保证换来的。我今天强征他们入伍,看似简单粗暴,实际上却是给他们一个争取自由的机会!”
之后,这些新兵们经历了仅次于半个多月前的那场抄家灭族的灾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