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千秋节尘埃落定(2/2)
等他缓过神来,又笑道:“你说不封侯就不封侯吧,那——好歹封个伯吧,嗯……请你爹娘到长安来,观咱们的礼好不好?”
玦儿心中自然盼着能见到父母,只是仍有犹疑:“我娘的身子,也不知受不受的住,杭州到长安可不短,就怕这一奔波,病况加重……”
这半年来杜蕙玉的病情时好时坏,和孙璞之间仍是冷冷淡淡,她平日面色柔弱,性子却是倔强,孙璞一年有一大半都陪在杭州,对她的病情也无能为力,便有百般的灵丹妙药,却是无济于事。
季涟略一思索,笑道:“这可是咱们这样的好日子,迟了好些年,难道你不想让你爹娘看着你风风光光的升座受册么……或者,你写了信回去,让你爹娘斟酌着办?若是能来,步程放缓些,反正今年的吉日也不少,日子往后延一延,好不好?”
玦儿几年来未见父母,心中自是挂念的,如今事情都定的七七八八,便依了他。
季涟取了墨塞到她手里,笑道:“就让为夫今日替娘子修一封家书,何如?”
玦儿依言研了墨,桐油烟的墨香化开来,季涟提笔嬉笑着写下“岳父大人钧鉴”六字,抬问玦儿往下怎么写法,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碎嘴半天,才把这封家书写完。
封好信囊后,许公公拿去托付信使送回,季涟抿着茶,内府送过来重新制好的两盏荷花灯,先前送来一次,季涟看着觉着雕工不好,让人寻了民间巧手的玉匠来,细细的重新雕琢了一对。
二人正把玩着那一对荷花灯时,小王公公那边来报:“陛下,太医院的方太医说是有要事禀报,事关谢淑妃的死因,要面奏陛下。”
玦儿笑着放下荷花灯,帮季涟整好衣裳,送他到正殿门口便欲回转,季涟拉着她笑道:“既然方太医来了,让他再替你把把脉,近身子可好,如何?”
季涟携了玦儿步入正殿,看见方太医还带着一位面生的太医——“微臣参见陛下、娘娘。”
“听说方太医有关于淑妃死因的详情要奏,可是有什么新的现?”
“正是,先前谢淑妃的种种症状显示是被人毒杀,当时一直没能找到其根本原因,从尸中也一时无法辨别是何种毒药,所以当时的详情都由微臣笔录在案,直到上月这位毛太医入了太医院,这几日翻阅卷宗,才现一些踪迹,虽无十分确实的证据证明谢淑妃的死因,但是……也猜到一些可能,想来呈报陛下。”
旁边那位看起来约莫三四十岁的太医上前觐见,原来他是方太医少时一同习医的师兄所收的关门弟子,受师傅的引荐到长安来寻方太医,经过考核,才入太医院月余。季涟听了介绍,略微挑了眉,想着这太医院这样多年老经验富足的太医都未能查出的事,竟被这才入太医院的新人找出缘由,稍有些诧异。
那中年的毛太医略介绍了自己,便开始禀报细节:“天下毒药何止万千,每种用起来都有些独特的症状,而谢淑妃的症状仔细对照起来,并无一种相合;而谢淑妃逝前所用的食物里面也找不出毒药,是以太医院和内廷尉查了许久,找不出根本缘由。”
季涟嗯了一声,这些情况先前太医院和内廷尉都禀报过,这照本宣科的不过是开场白而已。
“微臣入太医院之前,曾跟随家师在民间行医,常上深山采药,在深山中碰见一些樵户。他们在山林之中常是靠天为生,打着什么吃什么,除了常见的野味外,有时也会打蛇为食……”
季涟哦了一声,谢淑妃临死前确饮过蛇羹,但是那蛇羹也是有人试过的,并无任何不妥。
“微臣在和这些樵户相处的时候,得知了他们吃食时的一些禁忌,这些东西只是偶尔流传,并未记录于医书,因此有时误食了什么,大家也不知原因。”
“那……这蛇……吃起来有什么禁忌?”玦儿关切问道。
“蛇肉不可与萝卜同食,同食则死。微臣看了记录,谢淑妃的饮食中,饭菜都是尚食局的人试,蛇羹则是江皇——庶人送来的,由宫人试的,分开来吃都没有毒,是以怎么也查不出来毒从何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