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细雨蒙蒙落江面(1/2)
溧阳失守后,季涟公告江南各省,言赣皖流寇作乱,已挟持皖王,望江南各省协同剿匪。
七月十八,在江苏疏通河道的囚徒在一个叫沈一贞的人的带领下袭击芜湖,切断了皖王的两路兵马的粮草运送。
皖王的部众在宜兴和金陵城外进退两难时,季涟正带着玦儿在玄武湖上风花雪月。
湖上除了季涟和玦儿坐的一小叶扁舟,还有几个大舫,玦儿四处瞧了半天,问道:“我听说这玄武湖是金陵最有名的去处,怎么游人这么少?”
季涟躺在船尾,轻笑道:“因为今日戒严,不准闲人进出。”玦儿看着他含笑的眼神,知道是如今时局不同,不想多生事端,可又有些无聊,周围的船上,不用想也知道是随行的亲兵:k顿时觉得周围的湖光山色的吸引力也少了几分。
“怎么玄武湖的风光入不了玦儿的眼么?”说着,一滴雨点打到季涟额上。
“也没有啊,只是,好像显得无聊了一点,弄得这么大一个地方,就咱们在这里玩。师傅跟我说以前她春天来的时候,游人如织,还有好多人在洲上放风筝呢。”
“我怎么觉着你做什么事都是为了你师傅呢?喜欢什么都是你师傅喜欢的,到哪里玩也是要去你师傅去过的……”说着说着就觉得一丝酸味在湖面上飘逸。
“因为我师傅见闻广博嘛,况且事实证明我师傅说好的东西确实都不错。”玦儿听出他的醋味,忙安慰他。湖面上滴滴答答的开始下雨了,玦儿忙把季涟拉进船舱,季涟却不肯,硬说要享受一下细雨扑面的畅快:“我从小到大都没淋过雨呢,况且只是一点小雨,怕什么?”
玦儿只得依了他,从船舱拿出一把纸伞给季涟遮住——今日出门时就有人说可能要下雨,所以先备下了雨伞。远处的画舫上,渐渐也撑起了一把又一把的伞,错错落落的,玦儿忽然想起小时候和师太一起出去玩时,有几次游湖时也下了雨,师太教她唱的曲,便小声哼唱起来。
一旁的季涟正在想入夏后大雨不断,不知道五叔的属地是不是这样——皖地年年水患他是知道的,加上这次金陵上游的堤坝被损,不知道他这次疏离河道能起到几分疏洪的作用。想着这些事情不禁心烦起来,侧头看见玦儿正看着远处的绿洲,似乎还哼着什么歌,便低下身来问:“你在唱什么呢?”
玦儿脸上露出顽皮的笑容,答道:“是小时候唱的儿歌呢,和现在的景倒是很相配。”说完就唱出词来:
细雨蒙蒙落江面,船头撑开花纸伞
好似彩云从天降,美似荷花静似睡莲
唱完这几句问道:“是不是很应这个景呢?现在正好下着雨,又是在船上呢。”
却见季涟似笑非笑的看着她,低声笑道:“你说的应景是说你自己吧?美似荷花静似睡莲……”,才说到一半,就见玦儿柳眉倒竖,伸手来捶他,忙拉住她笑道:“这船小,小心闹翻了。”想了一下又道:“这儿歌很好听呢,还有后面么?”
玦儿清清嗓子,继续唱道:
妈妈生我那一天,秋风阵阵雨绵绵
一只空船无遮处,只有那把花纸伞
花纸伞啊,花纸伞,你是母亲你是摇篮
漂流中你为我遮风挡雨,苦难中你和我共度饥寒
花纸伞,花纸伞,纵然我走到海角天边
你总使我想起故乡的细雨,把我带到母亲的身边
季涟斜倚船舱,听着这歌,眼神渐渐落寞起来,玦儿估摸着是他母亲早逝的缘故,只是又不曾听他说过自己的生母,也不好开口问,只好默默的坐在一旁,季涟却自己开了口:“我小的时候,母后对我——也是极好的。”
玦儿一愣,没想到他说的竟然是张皇后。自己进宫后和他一起住,渐渐的也知道他们母子是面和心不和——比如那次出疹子的事,如果不是师傅恰好跟她讲过那种离奇的配毒法子,只怕季涟迟早就躲不过那一劫,季涟也时时防着张皇后——没想到,他听到这歌的时候,想起的竟然是张皇后。
季涟继续道:“那时父皇不得皇爷爷的宠爱,什么赏赐都是先给五叔,父皇在东宫里终日都是郁郁寡欢,母后总是劝慰他,我们——父皇、母后和我,还常常在东宫的花园里赏花,父皇还常常让人把晚膳传到园子里,和母后一起逗我玩。我七岁那年,有一次感染风寒,身上烫得吓人,几日都没好,母后在我病床前守了几日,到后来我病好了,母后却病倒了。”
原来他也有母慈子孝的时候,玦儿想。
“其实那个时候,母后几年都未有身孕,父皇也纳了几个贵嫔良娣的,只是,没有人生下孩子来——后来想想,只怕都是母后做的手脚。只不知道母后是为了我,还是为了她自己……父皇那时虽是太子,东宫里背地里的心思,也丝毫不输于历代后宫,瞄在我身上的眼睛,也不知道有多少,那时还有母后护着——虽称不上是苦难**度饥寒,也算是风雨共济了。”
说到这里,季涟的声音越来越弱,几滴雨打在他的面上,看起来倒像泪水一般。玦儿不知拿什么言语去安慰他,自她认识他之后,最防备的人一直都是张皇后,让她一下子转不过这个弯来,见他面上有雨滴,忙用衣袖帮他拭去。
季涟见玦儿眼神里,颇有怜惜之色,伸手圈住她的手,淡淡一笑道:“不过也没什么,现在我不是还有你么,总算是上天待我不薄。”
玦儿心头一热,口中却嘟囔道:“那你在长安的太子妃可怎么算?”
季涟微微一笑,玦儿见他不说话便白了他一眼,背过脸去,季涟将她搂到怀里,柔声道:
“吾若为轩辕,君当为嫘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