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突破口(上)(2/2)
“我先出去接个电话。”楚逸同林义军说道,张若若家是有厕所,不过隔音效果并不好,楚逸可不想在厕所里说话的时候让张老师以为自己得了精神病,至于让张老师知道自己拥有手机,那更不是楚逸想要的结果,凭着张老师那种异于常人的责任心,肯定要把自己父亲教导学校,嗯,虽然现在自己升入初中了,但楚逸相信张若若这种事情还是干的出来的。
到了走廊的转角,楚逸才把手机拿出来,按着手机上的号码拨了回去,正巧是楚临安的声音,两人说了一阵,楚逸把电话挂下的时候,觉得前一件事情还算好,后面这件事情小叔恐怕会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楚临安打来的这个电话一共说了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关于高新技术引进的事,国外虽说对于外资企业有着这样那样的优惠,但毕竟政府不是冤大头,你要是一点不展现,至少你表面上不展现一下外资的技术优势,那么许多事情就没有那么好办,而现在最技术的行业自然是计算机,九八年还处在中国业大爆的前夕,只不过楚逸一直没有一个好的突破口,楚临安这次电话就是解决这个突破口的问题。
俄罗斯的几位金融寡头现在自然已经不会同楚临安这个中国的小商人联系,但他们手底下的人员还与楚临安保持的友好的关系,这一切都要拖喀秋莎的福,只不过这些事情楚逸都没有插手,也没有给出任何意见,但是楚临安却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将目光瞄准在了行业,也可以说是软件业。
俄罗斯自从苏联解体以来,技术人员和高科技研领域都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在政府长期短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俄罗斯的高科技产业一直处在萎靡不振的状态,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两大级大国之一的苏联,其技术优势无论在哪一方面还是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虽然俄罗斯经济一直处在低谷,但这也只是稍微拖延了俄罗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步伐,毕竟技术的惯性力量是巨大的,而楚逸所瞄准的正是莫斯科一处软件研中心。
事实上,由于卢布的过度贬值,这座研中心早已经军心涣散,所开出的工资甚至已经不能够支付起这些研究人员的生活费用,但是同苏联刚解体时期一样,那些研究人员仍旧舍不得这个原本应该是国家支持的铁饭碗,而恰好这时候,楚临安的投资出现了。
楚临安并没有就这座研中心的归属权生争执,实际上,就算卢布再贬值,依照楚临安和楚逸这对叔侄的剩余资金,或许连这座研究室里的一部设备都买不下来,而且,俄罗斯政府也不大可能出卖,也不是不卖,只不过这纯粹就是国籍问题,俄罗斯政府不会卖给楚临安这种外国人,而且,即使是卖,楚临安也没有那几个金融寡头拥有那种人脉,可以通过上下勾结,用白菜价买到金子。
(偷偷地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