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宝剑》(1/2)
借鉴有借鉴的规矩,最顶级的借鉴,不但要根据所处的环境将一些不合时宜的地名、人名修改。而且,因为古人善于用典,喜欢用典,不用典就不高兴......
于是,基本上但凡有点名气的大家,着文的时候,不用上几个典故,都不好意思自称是文学工作者。
陈元虽然读书不多,但拜喜好书法的爷爷所赐,背了不少传世名篇不能传世的,基本上都被史浪潮拍死在岸上了。
而这些经五千余年史车轮碾压,依旧顽强地传承下来的文章,便是陈元此时最坚实的后盾。
“恩,该抄哪个,是文、诗、还是词?这么多,到底该挑哪个?”
别家学子哪个不是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只有陈元这货,一脸百无聊赖,在那抱怨......这要是被那些想破脑袋,都憋不出一个字的学子知道,保证不打死他!
“五言就算了,”陈元挠了挠下巴,想到,“诗词太短,用词也太精炼,而且典故也多,这些家伙说不定无法欣赏......这要是输了,可没地方说理去。”
想着,陈元不知不觉鄙视了一下整个云国高级知识分子的鉴赏水平。
“古文中描述武器的文章不少,但多是托物言志,这种文章,即便再好,对领悟道字到底有多少帮助,还真是个问题。”陈元皱眉,这是他一开始没有考虑到的。
和武器有关的道字,在领悟时,与领悟其他道字有一些不同之处。
以剑为例。
如果一个学子想要领悟道字【剑】,最好的办法,便是找到一把绝世宝剑,并在近处感受宝剑锋芒。
如此一来,即便天赋再差,也能很快入门,并且威力还颇为可观......
观其实而悟其形,说的便是这个。
这算是在领悟和武器有关的道字上,对于【形】的领悟。
在完成对道字【形】的领悟后,如要再进一步,达到对道字【意】的领悟,则要选择一把武器,随身携带。不论吃、住、行......武器都不可离手。
在这个过程中,学子的心神会渐渐侵染武器,元墨与之交融,感受武器中蕴藏的意念。
并将自身的意念与之相融,达到某种奇妙的境界。
凡是能达到这一点的,基本上都已经在某个武器相关的道字上走到了尽头......已经是可以称之为大师,开辟一方传承的存在。
只有达到这种程度,才能称得上对道字之【意】有所掌握。
最后,在路的尽头,踏出半步,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之人,谓之曰:一代宗师!
这种人,基本上一个时代都难能出现一位。
大比第二关的题目,是作一篇赞颂武器的文章!
这个要求说高不高,但真要随便写,结果绝对是刷你没商量。
先是选择一种武器,陈元竭力回忆一路上见过的战卫。结果发现,作为云国最为暴力的机构,身为战卫的学子们,领悟最多的,还是【剑】、【刀】、【枪】、【箭】这四个道字。
其中,领悟道字【箭】的学子数量最多,差不多达到了总人数的四成。
而领悟道字【枪】的人数仅比领悟道字【箭】的人数略低,差不多占了总人数的三成。
至于领悟道字【剑】的人数,不到战卫总人数的一成,仅仅比某些奇葩道字的人数略高......但也高不到哪去。
但是,即便如此,陈元还是很快便将剑选定为主题。
会选择剑,一则,剑为百兵之皇,大气彷徨,很是给人一种霸气绝伦的感觉;二来,剑之类的,比起刀啊、枪啊什么的,要轻便的多,更加容易随身携带。三者,此方世界有名的神兵中,绝大部分是剑。
第一条不提,且看第二点,要知道,领悟道字之【意】的一个要求,便是要将与道字相对应的兵器随身,不能离手。
仅仅这一点,【剑】可以甩【刀】、【枪】之类的好几条街。
而最后一条,则是陈元真正选择以剑作为此次比试主题的原因。得到一把宝剑的几率,要远远超过其他武器......
当然,说了这么多理由,还有一点不能不提。
那就是......陈元记忆中的那些传世名篇中,称颂武器的名篇,只有写剑的......
“算了,就它了!”陈元选定之后,开始动笔。
只见那白洁的玉纸,逐渐被苍劲有力的墨字填满。
“圣人作神兵,以定天下厄。”
此句本为范仲淹所着,字里行间,一股煌煌然、浩浩然的正气扑面而来,仿佛一代名臣代圣人言,亲手锻造神兵,以平定天下之乱。
“顾发灵机,钰诚构雄绩。”
原句为“蚩尤发灵机,干将构雄绩”乃散文名家欧阳修所着。
但此方世界并无蚩尤、干将二人,陈元便从古籍中记载的名匠宗师中,随意选了两人,以之替代。
“橐龠天地开,炉冶阴阳辟。”
这句话陈元本来也想改,但是他想了想,又觉得这样改太麻烦,反正到时候就往太古时代一推,那问题不就解决了.....于是,陈元不再纠结,手上动作飞快,几乎一字不改地将原话照抄了上去......
“南帝输火精,西皇降金液。
炎炎昆冈荧,汹汹洪河擘。
雷霆助意气,日月沦精魄。
神气不在大,错落就三尺。
直淬灵溪泉,横磨太行石......”
“......提携风云生,指顾烟霞寂。
坚刚正人心,耿介志士迹。
初疑成夏鼎,魑魅世所适。
又若引吴刀,犀象谓无隔......”
“......一旦会神武,四海屠凶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