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西出阳关(1/2)
在好说歹说终于让太史慈护送走了依依不舍的蔡琰和倾城之后,齐舜终于做好了继续西进的准备。
以他现在的实力,还没有能力承担大规模出兵,西域幅员辽阔,就连离阳关最近的鄯善也有一千六百里左右,花在路上的时间也许比交战谈判的时间还要长,因此齐舜只能最多带三万人左右,这已是极限。
招司铁骑还好,它们只要吃草,虽然西域多沙漠,但典册上也标明了几处绿洲供他们休息。但雁门骑、马家军和龙牙军都是要吃饭的,三万人的部队至少还要两万人左右的后援供应。这已经是齐舜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行动,如果没有张世平、卫兹甚至段翔的鼎立支持,他的这个计划也只能搁浅。尤其是卫兹,他知道齐舜已经在兑现着当初的承诺,巨大的利益及神族的期望驱使下,他当真是倾囊相助。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以战养战,利用西域各国的资源来供应大军。但这个计划风险太大,而且又有几个国家肯把自己的粮草资源拿出来给他们这些“入侵者”?
大军已经整装待,班武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有了这个西域通,齐舜至少会少走许多弯路,而且他也想通过这次行动考察一下班武的能力,看他是不是有资格在日后被委以重任。
大军出的那一天,赵云和田丰把他们送到了武威以西五十里开外,一直看着大军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才黯然返回。想着这些人在西域将会遇到的种种刺激,赵云真想抗命跟去。可凉州局势虽然逐渐稳定,但终归需要有人看着,所以那个想法也只好悻悻然作罢。
武威再往西,就是大汉原本的国土张掖、酒泉和敦煌三郡。但在灵帝时这三郡已无力控制,逐渐成为三不管地带,汉人和羌人杂居,齐舜的大军通行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过了敦煌郡就到了阳关,这里本是大汉戍边重镇,可长久失修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一座荒城,到处杂草丛生,城墙开裂,一片荒芜的景象。
齐舜身边的班武看到不禁感叹:“当年先祖为西域都护之时,阳关和玉门关无不承担起了重要的防卫作用,也是保护丝绸之路上商队的要塞,可现在也就一百年的时间,这里的变化竟如此之大。”
“盛世兴衰,都是人为的结局。大汉这百年来被权臣宦官轮番弄权,搞得元气大伤,这小小阳关就是整个大汉的缩影啊。”齐舜并没有回避他的父皇和祖先所犯下的错误。
“凡事都是阴阳交替,在我大汉战乱最盛的时候,才能出现像主公这样安定天下的强者啊。”贾诩怎么看也不是那种会大感慨的人,不过他的话倒是让齐舜想到了当年的郑玄和他“盛阴孤阳”的理论。
“现在的郑老在长安应该过的安逸得多了吧。”齐舜有些欣慰,毕竟自己终于已经有能力去保护和照顾那些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人了。
“放心吧,阳关终究会重现它的辉煌,我们此行不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么?”齐舜就在这样的豪言壮语中迈出了大汉的国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