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师徒俩(1/2)
圆月寺是远近闻名的一座古寺,四周长满高达数十米的千年古树,正面的大雄宝殿雄伟庄严,里面三尊贴金大佛高达五六米,四壁罗汉彩塑千姿百态,或跏趺而坐,或运气练功,或悠闲自在。o
藏经阁里收藏着数不清的佛典籍;放生池里游弋着数不清的鱼虾龟鳖,天龙泉泉眼里的泉水常年流涌不绝,清澈冰凉;许愿树下的土地被善男女们虔诚的脚步踏平得如同水泥地面,树枝上挂满形形色色的锦囊,锦囊里写着数不清的愿望;巨大大香炉里香烟袅袅,檀香四溢;积善箱里堆满大大小小不同面额的钞票和硬币……
圆月寺虽然是远近闻名的一座古寺,但香火却日益稀少,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比较多的香客上山烧香拜佛,可见人们的信仰正渐渐发生变化。
寺里住着两个和尚,一个是年近古稀的老和尚,法号“不痴”;另一个是他的徒弟,今年十八岁,法号“戒痴”。没有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到圆月寺,也没有人关心他们从哪里来,人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生活。
师徒俩相依为命,靠着微薄的香油钱度日,天烧香打坐,念经参禅。接待着前来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打着清冷幽静的小寺庙。后院有几分菜地,师徒俩在不同的季节种上各种时令菜,闲时养养花,喂喂鱼,日子过得倒也轻松自在。
这天,师徒俩做完功课。
戒痴问不痴:“师父,有一件事弟子不明白:佛家的代表作是《金刚经》,道家的代表作是《道德经》,儒家的代表作是《易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等等,为什么每一家的代表作都是经?”
老和尚解释道:“所谓经,是具有典范性的意思,所以每一家都把自己领域内具有典范性的著作称之为经。”
戒痴似有所悟:“难怪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
戒痴又问:“师父,《俱舍论》卷六里面有‘灯焰涅盘’,灯焰我知道,涅盘是什么意思?”
老和尚答道:“涅盘就是圆寂。”
“圆寂又是什么?”
“圆寂就是灭度。”
“灭度又是什么?”
老和尚再也忍不住了:“总之,就是俗家人所说的‘死’。”
戒痴奇怪地问:“不就是死吗?为什么我们佛家出那么多概念?是自欺还是欺人?”
老和尚瞪了他一眼,生气地说:“你呀,就是冥顽不化。”
戒痴狡黠地笑道:“师父,您犯戒了。”
“胡说,为师好端端的,犯什么戒?”
“犯嗔戒。”
“你……,哼!”
“好了,弟子这就去煮饭,师父您消消气。”
戒痴说完,嬉皮笑脸地走了,老和尚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大殿后面的转角处,摇摇头,叹了口气,黯然道:“戒痴啊戒痴,不知你的俗气什么时候可以消除。”
不一儿,饭菜熟了,师徒俩坐在简陋的餐桌上用饭。
老和尚夹了一口青菜正往嘴里送,忽然看到戒痴边吃边用指甲抠脚丫,老和尚怒道:“戒痴,你的坏习惯什么时候能改?快把手放下来,端着碗吃饭。”
戒痴做了个鬼脸,乖乖放下脚,端起碗,忽然惊讶地说:“师父……。”
老和尚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别说了,为师知道你说什么,每次都是同样的由。”
“师父,弟子不是解释,弟子……”
“好了好了,快吃饭吧。”
“可是师父您……”
“行了,别你你我我了,为师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吃饭的时候不要抠脚丫,不要讲话,不要东西……”
戒痴不再吱声,闷头吃饭。
吃完饭后,戒痴放下筷子,狡黠地笑着说:“师父,您又犯戒了。”
老和尚吃惊地问:“你又胡说什么?”
“您吃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