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归途(七)(1/2)
妹志取出碧玉屏箫,便开始吹时八铁琴曲凡经通。他默默深吸一口气,又将真气在五经八脉中游走一圈,最后气沉丹田,神游会海,方才轻轻将箫放到了唇边。
学习之要,在于抓住要害。也就是说得抓住主要矛盾,中心思想。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三国》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陶渊明、诸葛亮何许人也?都是传说中的神仙一类的人物。说学习不求甚解、独观大略,并不是说不要细细钻研,而是说在抓住这门科学、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立意、纲领、论证主要骨干之后,再细细将要害的部位反刍解剖,这才能了解掌握吃透这门学问。
林志以前学这琴谱,也犯了和青湘子等铁琴历代门主一样的毛病,从一到二,再从二到三,从来不肯抬头看一下终极目标,这一二三之间有何联系,非要到得顶层,方才恍然,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而他在洞玄宝诰上修为进境如此之快。一来是有黄龙果改造体质之用,二来也是奇遇不断,得到管玄子对洞玄子武功的指点评价,虽然未曾见到洞玄宝诰三部全书,更未曾看过无名古卷。但总算从侧面对洞玄子的修真术有了个总体的认识,晋级起来不免就事半功倍。
而自从洞玄、青城、无定三派大战日月光明教以来,修真界太平已经接近四五千年,各派之间敝帚自珍。固步自封,排资论辈,争权夺利越演越现掌门人视修炼法门为独家秘笈,莫说是宗外人士,便是门下弟子也戈分为外门、内门、亲传等无数等级,到达一定层次方能享受到修炼某种奇术的待遇。再加上太久时间没有人飞升仙境,无数修真人士已经忘记了入门修行的真正目的,变得越来越现实,简直成了他们口中不屑一顾的凡夫俗人一除过修为高点,年龄大点,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世俗凡人又有什么区别?现在有这洞箫界的老前辈在。又有具体的修炼法门。林志进境,如何不快?
箫声如行云流水,眨眼便到最后。原来这八曲连音,方能真正挥箫音妙用。箫音所至,众兽无不侧耳倾听,似有情人耳语,又似妙手抚慰,一时间,林中一片安祥。
那鳃鹏仍旧卧在树下假寐,突地抬起头来望向空中。
那箫音虽远微不可闻,但它是何等人物,岂能逃过它的感应?
一曲终了,森林重归寂静。那鳃鹏似是思虑万千,仍然抬着头向空中张望,过了良久,方才把头低了下去,伸伸翅膀,眼睛也继续合上。看样子还要睡。
林志独立屋中,知道自己已经全然掌握了加奥前辈所传的箫音妙艺。至于日后成就几何,那要看真力修为进境如何了。他现在已经有**分的把握认定,这加奥便是那与洞玄子祖师平辈论交的管玄子化名,想到与这魔教黑暗左使的种种缘法,不由感概万千。望着屋顶一个深揖长拜下去。
感拔既去,突觉腹中饥饿难忍。再看地面,竟然薄薄地又积了一层灰尘,林中洁净,也不知过了多少岁月。心内一惊,道自己沉迷吹箫小道,莫要误了行程,让那鳃鹏离去才好。从窗户上探头出去,只见远远的仍有大鹏鸟儿在林中往来穿梭。方才放下心来。
林志从门中出去,又向上飞升了一段距离。方才见到几颗神树果实。此时着实饥饿难耐,运掌为刀,劈开一个便吃。修仙之人饭量甚大。瓦缸大小的神树果一连吃了两个。方觉肚中有些底垫,不再那么狼吞虎咽,又慢慢吃了一个”这才心满意足。一时觉得无事,仰头向上望去,只见丛叶深深。竟不知林外有天。
虽然加奥已经说过大树高不可攀,热不可逾,但既来之则安之,此生到此,也是好大的机缘,又岂能因人一言而废,再说时过境迁,加奥到此建屋已经是几千年前之事。沧海桑田,岂能一概而论。
林志将剩余的神树果实一并扔下树去,弹身便起。这一路上也不再专程摘果,只是偶尔见到,便飞起一脚顺便踢下树去。他此时修为非同小可,见到加奥留那鳃鹏并非恶意,更加挥洒自如,在那树林间便如一条游龙一般,瞬息便是数里。若非那树
就这么几次起落也便上升了几百里。树林里云海渐渐弥漫,视线受碍,有时候伸手居然能够捕捉到云彩。人便似在云山雾海中生活一般。有时云在脚下,有时云在树中。有时云在身旁,有时一朵黑云飘过。随即便带来一阵小雨,雨后彩虹七色,一头便在这大树身上,种种神奇,不足而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